今天的课程进行的很顺利。值得一提的是,下午B班的课程进度,已经赶上了A班——当然没有A班那么熟练。说心里话,B班的孩子们程度远远不如A班,语言环境也差很多——他们在学校是英文,在家里是广东话。一周一次,只是到我这里才有两个小时的普通话时间。
开始我很惴惴不安,因为第一节课上下来,家长告诉我说,孩子回家说上课讲的什么全都不知道。也记不住我教的《弟子规》。现在已经是第八节课了,我发现孩子们的《弟子规》居然朗朗上口,只要你说上句,有的学生会立刻接下句。
B班一共四位孩子,年龄是7岁到9岁。调皮,可爱,活泼,天真,一个男孩子,另外三个是女孩,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好着呢。
讲起英语来,我根本就一句都插不上,当然我是明令禁止在我课上讲英语的。
很开心的是,他们很喜欢我,也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快乐。说实话,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让我怀着深深的爱意和感动。
B班的孩子,比A班的孩子难带很多,他们有点“无法无天”,好动,好说,我只好按照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好动对吧?我就在课余时间带着他们到小花园,玩儿老狼老狼几点了,玩儿老鹰捉小鸡,让他们在课间时间玩儿个够,跑个够,到了上课的时候,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坐好。
当然了,我自然有很多方式来让孩子们爱上这有趣的两小时中文课程。
例如,我们会指读,带读,请读书好的学生做小老师,打开书读,合上书读,男生读,女生读,——这样一来,起码六遍以上。
我还会拿出小黑板进行有奖竞答。说上句,接下句,谁第一个说出来谁就得分。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乐不可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今天特好玩,我新制订了规则,谁说英文就扣一分,结果大家互相监督,一节课下来,居然听不到英语。不过也有孩子不小心溜出一句英文,结果其余三个立即指出来,并且毫不客气地告诉我,扣掉一分。
还有一次,我还发明了一个另类读书方法,就是把坐在地下的垫子当做小桥,地面当做河水,每个孩子需要从垫子的这头跳到垫子的那头。看谁在跳的过程中会掉进水中,但是条件是在跳每一个垫子的时候,必须说一句《弟子规》的内容。孩子们跳得好高兴,背诵的也好高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还玩儿那个游戏啊?但是后来我还是取消了,一是发现他们实在太好动了,这样的游戏让他们始终安静不下来;二是我已经用不着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
没办法,为了提升他们对于中文学习的兴趣,我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直到现在,《弟子规》已经非常熟悉了,可是我还是“不放过”他们,今天趁热打铁,因为下周日是母亲节,我们还教了一首《游子吟》。
虽然是短短六句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是孩子们都没有听说过这首表达母爱的诗,也不认识这些字,我只好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一句话一句话的读,终于能把六句话的诗读出来了。
要知道,对一个从小没有接触过中文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的困难。可是最终,他们不但读出来了,还照猫画虎地都写了出来。我不记得重复了多少遍,一堂课下来,我的嗓子已经快要冒烟了。哈哈。
在国内教学会好很多,起码读书的音调是正确的,可是这里的孩子,从小都讲英文,音调都不准,只要我不跟着读,那么读出来的声调完全是老外讲中文。所以,两个小时的课程,孩子们读多少遍,我也要读多少遍,甚至更多。
另外,针对他们的好动,我在结束课程的时候,还设计了一套结束方式。播放着缓缓的世界名曲,孩子们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保持最安静的孩子,我会轻轻触碰他的头,他才可以安静的离开座位。
这套方案他们都很喜欢,每个人都能安静几分钟,静静地听音乐,静静地离开自己的座位。
和老师告别的时候,也都会用我第一节教的方法,和老师鞠躬道谢。当然老师也会鞠躬回谢。
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神态,此时此刻再累的身体,也不会感到疲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