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周五的时候,带着妈妈去了奥克兰博物馆。正好现在是免费参观的时候,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是种类繁多,排列有序。展示内容千罗万象,简直像一个科学博物馆。从火山爆发,到各种植物,昆虫,海洋的鱼,天空的鸟儿,到毛利民族文化,到新西兰短短的一些历史陈列,每个展厅都有现代化的音响和展示屏,让人徜徉其中,身临其境。
很多老年人在看,很多游客在参观,但更多的却是孩子们。
老师把课堂带到了博物馆,是最明智的行为了。
而博物馆的设计和作用,也仿佛是专门为了给孩子们上课用的,从细节处让你心生羡慕。在昆虫的陈列区,有各种昆虫的陈列,——除了标本,还有活的蟑螂,螳螂,蝗虫,全都生活在透明的玻璃盒子里,让你看个够。还有的虫子,是专门生活在树里的,居然就把树的一段拿来,从中间破开,放在玻璃展柜里,你能清楚地看到那虫子是怎样趴在树中心的。更有趣的是,各种昆虫都分门别类的被装进了一个个的小抽屉里,抽屉的外面有标签,孩子们觉得抽屉很神秘,会忍不住拉开,那么呈现在他们面前都就是一抽屉的各种昆虫样本。制作精美,上面盖着玻璃,我看着一个两岁的小姑娘,乐此不疲地玩儿着这个游戏,妈妈则在一边教她看这些昆虫,小姑娘惊喜地拉出一抽屉的蝴蝶,然后用稚嫩的语气叫着:蝴蝶!
这个博物馆确实太适合孩子们来了。里面有给儿童玩耍区,各种玩具;有像上课用的一级级看台式的座位,孩子们可以坐在上面听老师讲课;有给大孩子用的电脑区,你可以尽情地在那里查阅各种资料;在博物馆的很多角落,都有小的液晶电脑,你只要触摸,就会用各种有关的知识点出现。我不时地看到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在拿着纸笔,坐在小电脑前记录。
我和妈妈在博物馆里看了很久,看得很详细,妈妈看完了说,这个地方真是孩子的天堂啊。回想起在南京的时候,我也很想带着孩子去博物院参观,可是进去的时间不能太长,第一是空气流通不好;第二是内容很难吸引孩子的长久注意力,没有孩子的参与性。也难怪,展出的东西不一样,都是古代的玉器,陶器,瓷器,还有书画精品,和奥克兰的这个博物馆性质不同。
然而我也颇为遗憾,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吸收的,喜接受新鲜事物的,也是喜玩儿的,如果让他们在博物馆里能亲自参与,能通过体验学到知识,那该多好啊!而不仅仅是在静谧的大厅里,悄然无声地走几个小时,满眼看到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品,所有的东西都只能看,不能摸,甚至连玻璃都不能碰。
所以南京博物院里的孩子不多,即使有,也是家长主动带去的。而且难得有孩子会主动要求每月去一次——那个地方对孩子来说,是学习的地方,不是玩儿的地方。
我觉得中西方对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孩子玩儿的态度。
西方人认为,玩儿是儿童的天性,需要在玩儿中学,学中玩儿;而我们中国人却认为,玩物丧志,玩耍是极其浪费时间的行为,孩子一旦开始懂事识字,就应该越来越脱离“玩儿”这个词了。总是听到家长这样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都多大了,怎么还那么贪玩儿呢?或者是,从明天开始,你就上一年级了,是小学生了,要好好学习了,不能总想着玩儿哦!
我们已经人为地把学习和玩耍分割开了,让孩子从小就把喜爱玩耍的天性转化为喜爱学习的习惯。如果孩子转变不好,就必定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斥责和批评。所以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玩儿,压抑久了,就迷上了游戏机。——那里面玩儿的东西暂时能弥补孩子的空缺。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我深以为然。
好友的侄女,在国内读到高一,过来读高中,老师和同学的普遍反应就是,不会玩儿。让好友从玩儿开始教起,老师们认为,一个不会玩儿的孩子,是不会有潜力好好学习的,果然,上到13年级就上不下去了。险些停学。可是,什么都能补,唯独失去的童年不能补。好友的侄女不肯,不愿,也不爱玩儿——她已经失去了玩耍的乐趣了。
昨天我又上了一节课。孩子是7岁和9岁的女孩儿,可是在这里生长的孩子,都爱玩儿。你若是正襟危坐让她们念《弟子规》,估计没人会继续第二节课,并且不会再喜欢中文了。
昨天的课程内容是敲门的礼仪。我们每个人都躲在门后,一一敲门进来,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听着孩子们的敲门声,一一评点,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敲门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再来一遍,敲门声就变得有礼貌多了。
昨天的《弟子规》教学更有趣,因为我观察孩子们实在太爱动了。我们有一个游戏环节,是把七八个垫子放在地毯上,充当小桥,而地毯则是河水,每个人都要从第一个垫子上跳到第八个垫子上,不能掉到河水里。在跳的过程中,每个垫子都必须讲一句《弟子规》的内容。
我带着孩子们在垫子上跳来跳去,不知不觉,《弟子规》的内容,居然都背下来了。
写汉字也一样。我们称为变魔术环节。把任何一个字都能变成不同的字——通过擦掉一个笔画,增加一个部首,总之一个字写出来,孩子们能在老师变魔术的过程中,认识至少三个字。
到目前为止,所有上过我中文课的孩子们,都会告诉家长说,喜欢上,愿意继续上。
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啊。看来,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们孩子,天性都是一样的,你只要理解他们,爱他们,符合他们的天性,他们就会接受你。

妈妈居然开始种地了。因为她觉得蔬菜太贵了,不过她目前只能种些香菜。别的还没有种子呢。

小憩一下哦。

妈妈很慈祥

继续干活

已经种好了,开始浇水了。

种完菜开始吃早饭


客厅


博物馆的海葵,妈妈说好看,让我照下来

这是哪个大师设计的艺术品,陶瓷的。

妈妈说这些雕塑也好看,照下来。

天花板

俯瞰——从三楼。

妈妈穿红毛衣很精神呢

这是我哈。

博物馆附近的一个暖房。

菊花

妈妈和花

见过黄色的茄子吗?


倒挂金钟

不知名的花儿

妈妈和不知名的花合影

莲花



含羞草

含羞草开的花



并蒂莲哦






我们在草地上铺上了毯子。躺在大树下,好好休息了一会儿。

突然发现我胖啦。

妈妈说脸上有皱纹不许我照近影。哈,我还是喜欢照。

昨天一个孩子的画。他很喜欢不舍得擦掉,我拍照保留啦。这幅画能猜出是什么吗?
答案是:坦克。

这是另一个5岁小男生的画。

上课时写的《弟子规》

学生说平时在家里不怎么写中文字的。能写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