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做事颠三倒四,可能是太累了。从女儿生病开始就没有休息,接着又去南岛旅游,接着又去奥克兰,接着又开始办理转学和搬家的事情,连续接近半个月的忙碌,终于身心俱疲。
扁桃体也开始添乱,发炎化脓,开始拼命忍着,最后连吞咽口水都非常困难,两天当中只能喝白开水,根本吃不下任何东西。好在本人抵抗力超强,只发了点低烧,就很快痊愈了。胡乱吃了一次板蓝根,前后不过五六天,居然好了。
然而身体好了,脑子却开始坏了。这几天错误不断,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拿东忘西,最恐怖的是前天上午,炉子上还烧着茶叶蛋,居然忘记关火就出门了,带着女儿逛了一个小时才回家。结果八个鸡蛋都煮成炭了,幸亏好友在家,及时制止了一场灾难。
女儿开始对我表示不满,尤其是差点发生了火灾之后,下午在一次我又找不到东西之后,她终于冲我发火了,——这种情况太少见了。开始时候她只是学着我训斥她的口气,装成妈妈来责怪我,让我装成她的孩子。我也觉得好玩,假装把自己当成了她,诺诺答应着,认着错,不停地想象和表演自己是个犯错的小孩子,女儿则站在面前,宛如我的妈妈。
结果因为我的配合和演技,女儿越来越入戏,我也越来越入戏,我们真的来了个大换位。我真的成了女儿,她真的像极了我这个妈。
女儿的每句话都如同我当时责备她一样,伶牙俐齿,步步紧逼。
而我则如同女儿那样,心中明知有错,不敢强辩,含笑道歉。然训人者却丝毫没有罢手的样子,反而咄咄逼人,一句一个为什么?满脸的失望和不屑,加上一副抓到错误的痛心疾首的神情,真的像极了我认真而发火时的样子。
而我呢?把自己当成一个15岁的少女,面对一遍遍的连珠炮的问话和指责,面对自己徒然伪装出来的微笑和无所谓,在硬撑了几分钟之后,心理防线终于坍塌。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委屈好难过——明明自己已经知道错了,为什么还要遭受如此对待?我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我居然流下了眼泪。刹那间我突然理解了女儿,因为那时我就是她。
其实开始仅仅是一个玩笑,后来两个人都认了真,我们真的换位了,从内心深处。
看到我居然被“训”哭了,女儿立刻从“戏”里出来了,她慌了神。——毕竟这种“犯上作乱”的事情她是第一次,我呢?其实因为连日来的疲劳和身体上的不适,早就想掉眼泪了。
于是一个人眼泪止不住地流,一个人吓得手忙脚乱地擦,一边擦,一边说:妈妈你哭什么啊?我说着玩儿的。没有真正怪你啊!都是我不好,你别哭啊!
于是我更加难过了。只因为想到我对于她的训斥,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连珠炮式的谴责程度上,都更胜一筹。
甚至她落了泪,我还不忘记补上一句:我说什么了?你怎么动不动就哭呢?哭有什么用?
现在想想,真的好难过——幸亏我这样训斥孩子的时候不多,真正换位到自己身上,才知道其中的委屈和心酸!
因了我的错误,我无从辩白;可是女儿哪一次错误又是有心的呢?她犯了错误,哪一次不是惴惴不安,希望妈妈能够原谅她呢?而我却以防微杜渐的名义,大力加以批驳,直到把对方的自尊摧毁得无影无踪才算完。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做过换位的游戏,可是那样换位仅仅是表面和形式上的换位,鲜有人从内心深处进行过换位。
而这样的换位,我也是偶然尝试,感慨颇深。我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起码我相信自己知道女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很想建议家长们偶尔进行一次这样的换位,你会知道平时自以为是的喋喋不休,会对其内心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我好庆幸,因为自己的不经意,让女儿大胆和我换位,模仿我。让我庆幸地看到自己教育方式中伤害她的那一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真理。
如果你的女儿是5岁,就请你回忆起5岁时的自己;你的喜怒哀乐,你的心。
如果你的女儿15岁,就请你回忆起15岁的自己;你的喜怒哀乐,你的心。
如果你的女儿25岁,就请你回忆起25岁的自己;你的喜怒哀乐,你的心。
不仅仅用一颗妈妈的心来和她交流,有时候,也要用同龄人的心来体会她、靠近她,这样才能真正地知晓她。那是因为,你只有真正变成她,才能真正理解和了解她。
感谢这次换位的演练。让我知道父母斥责孩子时的言语有时是多么伤人。
感谢女儿的模仿秀。
爱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