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以前一直在南京一家住宿学校读书。小学上的是重点小学,中学又选择了一家很好的学校,(恕不说名字了)。去年离开南京,来到了新西兰的基督城,我陪着她。
女儿很用功,很懂事,很乖巧,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八年的国内学习,我发现了她的那种隐藏的不快乐,也发现了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病。尽管我努力地去适应,但是结果我还是说服不了自己。也许我本身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整天面对的学生和家长很多,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我不禁在思索,我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继续这样的生活?当然,她的心理很正常,她也表现得不错,全年级700多名,她也能排到100名。但是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什么呢?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恶性的竞争?教育的单纯化而不是功利化?然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把升学当成是最重要的目标,孩子没有了灵性,成了学习的机器。诚然,会有老师和家长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会说这也是一种磨练,我相信这一定是一种磨练,一种从体力上到智力上到心灵上的磨练,无数的学生无数的家长都不得不面临着这种磨练。
但是,我想探讨,这样的磨练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有另外一种磨练,一种非常积极的正面的磨练?我不是说孩子一定都要出国,——尽管我把她带出来了,那是个别现象。但是,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考取南外?一定要上实验班才算是有出息?孩子的成绩就一定重要的可以傲视一切来自心灵的因素吗?
我坦言,我不想和这样一个畸形的大环境对抗,我也无法对抗。不是每个孩子都欢天喜地的愿意上奥数,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心甘情愿地把周日的郊游改成辅导班。可是,我只有一个孩子,她的成长也只有一次,我不希望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那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请原谅我用了这个词,但是如果有哪位家长能够提出来学习奥数除了升学可以加分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价值,我愿意收回我的话。我不是贬低奥数,可是我实在不能接受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一种建立在世俗目标之下的强制性的补习。——不是孩子喜欢,而仅仅是为了上个好学校。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累积,教育涵盖了太多的方面,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能不能不要那么急功近利?这是我想阐明的看法。很多家长都会说,我们是没有办法,大家都这样,那么,看到孩子的痛苦却用一种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来解释的家长,请你们不要太苛求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好吗?如果说他们被迫要6点起床,11点睡觉,被迫要做大量的试卷,写大量的习题,没有周六,没有周日,还不能抱怨。那么,面对日益激烈的考试压力,升学压力,请家长们给他们一点点理解的空间吧!孩子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因为如果你让任何一个孩子选择,他们不会愿意选择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放在你自己身上,你愿意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