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外医学专家在痔疮的治疗上,取得了以下几点基本共识:(1)痔是肛垫,属于正常解剖结构,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能见痔就治。(2)“不治疗无症状的体征,也不治疗无体征的症状”。(3)对有症状的痔,治疗的原则是针对症状而不是痔本身,不能盲目进行根治,以免破坏肛门垫的完整性,影响排便功能。(4)先保守,后手术。在手术时,警惕盲目扩大手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中医治疗:
1.外治法:通过熏洗、栓剂或外敷,使药物通过肛门皮肤和直肠粘膜直接吸收,促进病灶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2.枯痔法:常见的有枯痔散、枯痔钉、枯痔液等,其主要成分为砒和白矾。50年代,我国的医学专家研制成无砒枯痔钉,治疗更为安全。枯痔疗法的近期疗效较好,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但远期效果欠佳。
3.内治法:有多种传统内服中药可供选择,主要针对Ⅰ、Ⅱ期的痔疮,作用是改善和消除症状,而非根治。
4.注射法:史兆崎发明的消痔灵注射液是痔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史氏报道用该法治疗,21361例,治愈率为99.0%,3年后复发率为0.97%,但由于直接注射到外痔痔核会引起剧烈疼痛,外痔禁用此方法。
西医治疗:
1.口服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香叶木苷(爱脉朗)、复方银杏叶萃取物(静可福)、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等,主要是通过药物调节微循环,改变痔静脉丛循环瘀滞或血栓现象,改善Ⅰ、Ⅱ期痔疮的临床症状。也可用于痔疮术后减轻水肿。
2.注射硬化剂:临床上硬化剂有多种,但原理都是引起痔核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使痔核内血流明显减少、硬化及固定。但是有剧烈疼痛和局部坏死等并发症。
3.橡皮圈套扎法:用结扎器将橡胶圈套扎到痔核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而自然脱落。但外痔由于剧烈疼痛而不宜使用,过大、过小或嵌顿痔也不宜使用。
手术治疗:
1.外剥内扎术:(1)创面开放式:该手术的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内痔治疗效果好,但缺点是一次最多只能切除三个痔核,而且在三个母痔创面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粘膜桥,否则容易引起肛门狭窄。(2)创面闭合式:与开放式相比,该方法可以尽可能多的切除痔血管组织,愈合时间短,不易引起肛门狭窄等并发症。但是该术式必须要有较好的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无菌操作以及术后处理等。而且还是约有10%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裂开,需要将其敞开。(3)创面半开放式:具有术后疼痛轻微,肛管狭窄率低的优点,但是技术繁琐、费时长、易出血、复发率高等缺点。
2.环形痔切除术:主要用于环形内痔脱出或环形混合痔。其优点是痔核完全切除,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部分患者有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现临床已少用。
3.吻合器齿状线上直肠粘膜环状痔钉合术(PPH):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等发明的新术式。其主要机制是用吻合器经肛门在脱垂的痔上缘,环状切除直肠下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同时完成对远近端肠壁断端的吻合,将脱垂的内痔悬吊上拉,恢复原来肛垫的正常解剖位置。由于同时切断直肠粘膜下供应痔的部分动脉,术后痔血供少,使得移位、肥大和充血的肛垫趋于萎缩变小。该术式不破坏肛垫组织,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上,术后基本无痛。
4.其他: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到痔的手术中来,如超声波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超声波下痔切除术、靛氰绿加强的半导体激光治疗等。这些新方法虽然历时尚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为将来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朱晓强 九院普外科)
九院普外科痔疮专科门诊: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下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