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疝气,家长该怎么办?
小张最近喜得贵子,但3个月大的小孩却令他徒增烦恼,因为当他的孩子哭吵的时候,阴囊会有一个肿块鼓出来,软软的,大约有乒乓球大小,而当孩子哭停了睡着了,突出的肿块慢慢的又不见了,消失过程中还可听到“咕噜”声,这是怎么回事情啊,小张的奶奶说这叫“小肠气”,那什么是小肠气呢?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吗?小张很苦恼。
后来小张带孩子去了医院给外科大夫一看,这才明白宝宝的病叫“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的,以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高。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由于部分婴儿睾丸下降到阴囊的那条通路上的腹壁肌肉发育尚不完整,因此当孩子哭闹活动或憋气用力造成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肚子里的肠子等就会通过这一途径向外跑,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形成一个鼓起的肿物,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原路返纳到肚子里去,这时肿物就消失了。如果肿物突出后不能返纳进肚子里,就会出现疝气嵌顿,此时患儿会因腹痛而哭闹不止,并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的椭圆形肿物质地明显变硬,并有触痛;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红肿,甚至肠子会缺血坏死,如不及时手术会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此外,在婴幼儿,除了斜疝以外常见的还有位于肚脐眼上的“脐疝”,原因是因为脐环发育尚不完整,发病的情形和斜疝差不多,不过嵌顿的发生率要低些。
所以医生告诉小张,疝虽然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但可能引起小肠嵌顿坏死,所以还是不能忽视的。与成人疝不同的是,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斜疝在1岁以内,脐疝在2岁以内通常可暂不手术治疗,可以想一些办法阻止疝气的突出、嵌顿和进一步变大,以期望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自行愈合。(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如果疝气一旦发生嵌顿,患儿出现持续哭闹、呕吐等情况,就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如果超过这一岁龄,疝气较大或没有变小消失的趋势,那多半就要通过手术解决问题了。尽量选择患儿营养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择期手术,手术也较成人疝气简单,不需要应用补片等材料,以后随着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很少有复发的。
小张的烦恼终于找到了原因,但同时也要提醒所有刚刚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您就应该引起注意了,要及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哦。
(撰文:陈斌,九院普外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