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重发
桃园遐想 70
古涿州的结义桃园在哪?现在的建筑,都是明朝以后修建的。过去有大片桃园,都是在山脚下才对。我想三国当时的涿郡,定是比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都要大的古郡名。后建的州城府县,虽然比他大。但最早却是归郡来管的。包括三国志等的成书年代,都是在宋朝以后成书的。所以我们寻找张飞庄的桃园,不应局限于现在的涿州附近。应当向其西南,靠山区附近或向南更远一点的地带。当然,这并不影响我的遐想空间。
张飞和桃花等,既然不愿扩充实地,称王称霸。则有潜心向佛的倾向。所以,在官渡之战前后。他们自然产生了修女娲庙和藏经塔的想法。本来他们早就有信佛的倾向。并一直坚决反对张角的太平道。刘备和关羽则没有像张飞和桃花那么笃信佛祖。他们似乎更倾向于信观世音菩萨。张飞和桃花在信佛的同时,还笃信女娲补天和造人的神话传说。现在的涿州双塔虽是后来人修的。可在此之前,是否就有过佛塔?很难考证了。不过东汉以后开始有塔却是史实。按桃园所在涿郡的经济实力和历史地位,应当不假。
张飞和桃花,不仅张罗着修塔修庙之事。而且也有比较明确分工。张飞负责设计建造涿郡的佛寺双塔。桃花负责设计建造靠山临水女娲庙。当时趁袁曹征战,无暇顾及各偏僻地区的空隙。一举做成了这两件千古善事。有诗为证。
曹袁征战无暇顾,偏僻涿州双塔修。
傍水依山女娲庙,敬神祭祖千古留。
史家单写英雄传,演义疏忽佛道猷。
华夏诚信需补课,劝君莫把信仰丢。
其实诚信,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事。首先是敬天悯人,有善心善缘。然后才有诚信可讲。虽然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但多元的信仰,道理是一致的。即教人向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就是说,要有各自的生活支点。譬如说。张飞和桃花所在的桃园,如果没有他们共同生活的支点,没有以佛和女娲结下的善缘,又怎么去说服周围的人群呢?如果他们开口闭口都是些自私自利的,诲淫诲盗的,乌七八糟的东西。或只靠些律法条文什么的。又怎么能服众而安定团结呢?打住。
且说,这修塔修庙,足足忙了有两年多的时间。此间也没少与刘备和关羽联系。但很少提及修塔修庙之事。刘备或关羽在袁曹处,也并非天天谋划兴汉大计。写书人,总想把自己笔下的英雄,塑造成完美无瑕的大英雄。即便有小瑕疵,也要千方百计地回避。他们忘了,刘备关羽也会委曲求全。人在矮檐下,那得不低头。如果是每天击鼓骂曹袁,安得生存12年?既然曹袁待之如上宾。刘备关羽也自然是互通书信,鼓动对方向自己所在方归顺。以致后来文丑原以为关羽是来投降的,措手不及,被砍下头颅。不然,在军中岂有不骑马跨刀,坐等任人来砍杀的道理?演义中,为显示关羽的威武,而舍弃未写关羽要诈去投奔刘备一节。谁又为颜良文丑两将伸冤呢?起码不会双双引颈受戳。此乃为历史悬案。刘备在袁绍面前的辩白,实在是苍白无力。并当场写下约关羽前来的“保命”书信。从袁绍失败后,曹操缴获大量文臣武将私通袁绍的书信,可以想见。颜良文丑上当,是肯定无余的。连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以为关羽只身策马闯阵,有前去投降之嫌。如若对方有防备,必当备有绊马索之类的东西,生擒关羽。哪容得关羽在曹操面前,夸张飞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更有曹操信以为真。叫将士们写在战袍的里侧,怕以后打仗遇到张飞时忘掉。真有点像说笑话一般。竟没有一位读者,提出异议。反观之,刘备在汝南兵败之时,关张均都在场。为什么没了当年的本事了呢?可见,评话演义之故事是不可当真的。中国文学的典型化模式,早从三国演义就已经流传下来。此乃题外话。
书归正传。且说桃花和张飞,于佛寺双塔和女娲庙落成之日。聚众庆贺,率先焚香参拜。并由张飞宣读提前写好耒文。佛寺双塔祭文是,
佛祖释迦,飘然尚享。信徒翼德,率众敬仰。
黎民百姓,诚恐诚惶。袁曹当灭,汉乍延祥。
云长神圣,玄德叔皇,各居高位,佛佑上苍。
桃园永久,绵延辉煌,涿郡福貔,除灾禳襄。
南无阿弥陀佛!
那女娲庙告竣的祭文,则更是优雅美赋,自当录入。
娲皇始祖,繁衍众生。献身华夏,教化德行。
惩恶扬善,日月神明。风调雨顺,云荡溪清。
和谐音韵,芳苑鹿鸣。舞文雅乐,耳洗聆听。
诚信宇内,治世承平。桃园赐惠,裕富福蒙。
呈祥情智,乐友明聪。
张飞读罢祭文。桃花领众姐妹起舞欢歌。好不热闹非凡。每处都曾欢庆三日。丝毫没有那战乱频仍的迹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