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1月2日导师课会议纪要

(2021-01-04 22:27:43)

主题:《图解多学科知识》推进工作学期总结

时间:202012日上午830

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科大楼1506

与会人员:岳邦瑞、钱芝弘、王蓓、杜喆、魏萍、费凡、武毅、胡根柱、陆惟仪、李博轩、吴淑娜、席愉、姚龙杰、赵安琪、朱明页、朱宗斌

记录人:朱宗斌

审核人:费凡

一、气候学组

汇报内容:

1.19级硕士生胡根柱汇报,聚焦《图解多学科知识》一书的年度关键词,首先通过总结气候学等专题的研究方法,提出六大关键词:语境转译图解绘制两头堵模块写作空间机制团队协作

2.不足方面:组内分别发现多学科应用在LA中的技术路线或应用范式尚不清晰,以及案例与知识点的匹配程度不够。另外,写作水平与研究水平有待加强。

3.纸质书与新媒体结合方面:通过分析图书与手机媒体的使用、费用、交流记录、信息容量、展示方式等方面的优劣势,提出图解本应当坚持书籍本身的独创性、唯一性、以及前瞻性。

二、 水文学组

汇报内容:

1)关键词:现实问题,寻求水文学与景观生态规划交叉的时候,首先关注到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城市内涝、雨洪资源利用及河流生态修复;变量关系,研究水文学发现水循环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降水、下渗、径流等过程。为了剖析清楚景观格局变化与上述过程以及过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水文要素为媒介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情景化,依据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且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当下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选择了“海绵城市”与“河流生态修复”两个情境进行研究,分析水文学知识如何在这两种情境下应用其中;知识点体系,知识点是描述变量关系的信息,可以概括为概念、理论、原理等。之间会有交叉,如水流挟沙能力和水体污染。知识点体系就是将众多的知识点置入某一框架,研究最终以水文要素变量为媒介构建体系。

2)不足:对于知识点的图解程度不够,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最佳的表达方式。在尽可能将清楚的基础上让读者易懂。这两方面可能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知识点的梳理不足,其全面性与系统性有待推敲论证。即使同一情境,知识点也众多且错综复杂。比如,同一条变量关系上常有多个知识点,如下渗影响因素、径流系数。文中仅仅呈现了其中一部分。文字的精炼程度与准确性,封面的效果,以及整体版面的舒适度等,还需要进一步花时间调整与推敲。

3)新媒体和纸媒的优劣:手机媒体便于人们搜寻与获取知识,但是过分的信息搜索使得人们对于根本问题思考缺乏,倾向于立刻获取答案,缺少了思考过程。遭遇困难瓶颈的同时,总是向外寻求帮助,通过快速的信息搜集与海量的知识堆叠,罗列各式各样的解决方式和技术路径,却少有问题的分析与根源上的思考。古圣曾言:“智者,向内寻求力量“。传统的纸质阅读,以一种渐进式的写作方法,带着读者逐步深入,细细品味,更多的强调阅读过程而非书面结论。慢热式的阅读使得人的思维由“求快”转向“求真”,更多的是一份品悟与感受。

三、认知心理学组

汇报内容:

1、总结了推专题的方法:依次是定学科、筛知识、建体系、找路径、解应用。

1)首先整理并筛选其知识点是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基础。

2)理解知识点是构建知识体系并进行多学科知识转译的关键。

3)需要建立在对跨学科知识点熟悉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案例解读方式,切忌被案例牵着鼻子走。

2、总结了不足与问题:

1)对文献进行选择性阅读、筛查的能力不足,浪费大量时间寻找可空间化的切入点;

2)不能直接空间化的知识点容易被忽略;

3)写作和思考逻辑容易被参考文献牵着鼻子走;

4)相似学科的知识点容易混淆;

3、总结了手机与图书之间的优劣势。

四、环境行为学组、美学组

汇报内容:

由博士生费凡汇报本周工作,本周回应了岳老师上周提出的三个问题:1.总结专题研究的关键词与个人的收获;2.总结自己的不足;3.对比手机媒体,探索《图解丛书》与新媒体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方面,博士生费凡,硕士生赵安琪、吴淑娜在研究方法层面分别提出了关键词“V-K-C三问聚焦法”“层级推导”以及“最优水平”;不足方面,组内分别发现并总结出文字写作难以达到精准精炼精彩的要求、思考逻辑片段化无法深入以及文献筛选能力弱的问题;

新媒体结合方面通过分析图书与手机媒体的优劣势、连载内容与书本发行的优劣势,提出联合博客与公众号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达到持续性团队宣传的效果。

五、地貌学组

汇报内容:

1.地貌学专题进展及后续工作计划。

2.地质学与地貌学专题专题经验:

(1)地质学与地貌学专题经验关键词:语境转译,规范创新

(2)不足与反思:写作逻辑容易被文献带跑;问题归因总结能力不足;文献检索能力影响案例选择范围;图文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3)新媒体与图书关系思考:1+12。措施建议可以结合新媒体优势进行图解创新;加强微信公众号学术互动能力;引导读者转发交流活动等。

岳老师总结:

1.图的外部形式不是最关键的,图只是工具,图解表达的重点内核更值得思考。

2.思考多学科书籍本身在学科定位中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专题的写作应争取达到形式与逻辑的统一。

六、地理学组、景观生态学组

汇报内容:

1.丁禹元汇报了景观生态学组本周工作,针对台州市“反规划案例”从宏观与中观层面按照景观描述、景观评价、景观过程分析、景观改变四部分整理出研究框架;

2.丁禹元、席愉、朱宗斌分别就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专题提出关键词:“学科方法论”、“节奏”,“行动“、“适度清空”,“过渡概念”。

3.不足与反思:

1)思维节奏——前期的知识探讨可以松散和广泛一点,框架不用太固定,博士和硕士的分工不用太过明确,头脑风暴反而有利于找到突破点与新的秩序;大家的学科理解不同,应该互相融合,但是反馈到分工上还是要互相补充;

2)工作节奏——每个人适应的工作节奏不同,应该充分沟通,但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应该锚定,不能因为个人纠结影响整体的进度,这点是否应该有外界的导入和帮助机制?周六、周二和周四的讨论设定是效率最高的;

3)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节奏建议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4)不能过分依赖以往经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最后呈现的结果在过往经验的体系中,但研究过程不能一概而论地使同一种标准;

5)求同存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碰撞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没有绝对的“√”;

6)合群共进——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成功的团队成就每一个人。组内沟通不可少,要做到个人情绪不带入团队,多体谅、多包涵、多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新媒体与纸质图书关系思考:

1)公众号的不定期更新——展示研究动态与探讨中间环节的深入议题;

(2)      图解的“图”应该进一步明确标准和绘制方法。

七、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组

汇报内容:在不同章节的跨学科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不同问题,问题的共性是什么?跨学科研究难度大的原因本质是什么?需不需要研究跨学科的方法论?

开展研究的行为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隐形大学”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一群学者对什么是合适的问题、方法、技巧以及揭示和说明的形式有着相似的概念,这些研究团体共有的信念和方法被称为“范式”。

理解不同研究范式式基本前提,对于跨学科研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不同研究人员所处的范式对他们认为通过研究可以实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方法有很大影响。

八、社会学组

汇报内容:

1、总结了收获:发现程序性知识、实质性知识与规范性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在社会学中,程序性知识为调查与分析方法、实质性知识为城市社区相关理论、规范性知识则为公平享有、公平分配等目标

2、找到了不足:1)社会学研究范围较广,事先没有选出一个易空间化的方向,而是直接找案例两头堵,但是案例的方向众多,并以解释学说为主,所以进入一个全盘抓但都无法深入的误区;2)在空间因果中,社会学研究内容属于空间为,其中导较为困难,前一阵子一直在探究,后期转向了社区邻里单位这种从社会学已初步转换后的理论,在没有探究出明确方向时不应在一个方向死磕到底,而应该与其他学科多交流空间机制,跳脱出现有的困境,多多尝试。

3、结合新媒体对纸质书籍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九、岳老师总结

岳老师从品质学术、品质育人、品质设计三方面进行了总结:

1.      品质学术:

1)跨学科方法论

方法论即理论工具的选择、应用与创新,它是科研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月饼宝盒提倡跨学科的寻找理论与技术工具,认为每篇博士论文至少要跨入一个新学科;

(2)空间机制与空间因果

LP语境下,空间机制是特定空间格局与特定功能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在LP相关多学科研究中,又可以分为“空间为因”与“空间为果”的学科。图解系列丛书到目前为止,都是在围绕上述“因果”、“机制”来开展工作。

2.      品质育人:

1)笃实求是

从月饼宝盒人才培养结果来看,“笃实求是”作为一种团队价值观和成员行为指南,如何落实到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上,仍然任重道远;培养真正具有星辰大海、赤子情怀的学术真人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体系极易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知识结构

《月饼宝盒研究生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所包含的3层次内容要求是提升LP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指导。

3.  品质设计:

自组织系统:是一种可以脱离开岳老师而有序运行、惯性向前、自我进化的做功系统,比如“项目生产系统”。这种自组织系统有三大要素:持续的驱动力(如共同目标)+完善的系统结构(如有组织者和执行者)+有效的运行机制(如基本规则、反馈机制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