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寨英》系“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主题系列长诗之一,该系列长诗共20首(一首一部诗集),由贵州省委政研室策划,省旅发委、省文联、省作协、贵州日报社等参与,贵州省诗人协会组织40名贵州实力诗人和20名摄影家历时一年悉心原创而成。
贵州长诗·寨英组由马晓鸣任组长,成员为石一鸣、陈镇。
感谢马萧萧兄为我们写的序!
序
● 马萧萧
深秋时节,大西北已有雪花飞舞,而我两千公里外的湘西南故乡,正是一番层林尽染的景象。在与我故乡相距约四百公里的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马晓鸣、石一鸣两位诗人和摄影家陈镇合著的《圣地寨英》终于定稿了,先睹为快的我,禁不住眼前一亮……
“十万青山,铜墙铁壁”的寨英古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军事屯堡转为商贸重镇的典型,是武陵山区苗族、土家族等各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主题性长诗《圣地寨英》,由30多首亦可独立成篇的小长诗组成,分为“圣景”、“圣城”、“圣道”、“圣宝”四部分,以平而不淡、清而不浅、飘而不离的诗风,将六百年寨英古镇的前世今生刻画得栩栩如生。马晓鸣、石一鸣笔下的这些诗作,与陈镇的摄影作品互生互济,堪称诗画盛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值得一提的是,《圣地寨英》的三名作者都是苗族,其中,马晓鸣是一位全国有名的青年诗人,石一鸣和陈镇,我虽然还不认识,但也能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他们亦非等闲之辈。他们带着对这一片热土的深情,从内心出发,将其独特感受倾泻而出,为寨英立像、点魂,当我游走在这些分行的文字和美图中,仿佛自己也去过寨英。
在当今网络时代、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对外宇宙与内宇宙的认知在不断扩展,文学的地域特征似乎正在逐渐消弱。越是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地域性、标记、故乡、乡愁这些词汇中所蕴含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就越值得打捞、开掘。它们既如难以磨灭的胎记,又如日积月累的皱纹和出血点,更是诗意之旅中难能可贵的充电器与发动机,对于“留住乡愁”,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发力。
《圣地寨英》无疑是一部可喜可贺的返乡之作、溯古之作、扪心之作!
嘘——
流水潺潺、潺潺
石城不语
众神正秘密地返回寨英
返回胸膛
2017年10月16日于兰州
(马萧萧,著名军旅诗人、作家,《西北军事文学》主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