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有所思的马晓鸣

(2016-12-21 13:11:49)
分类: 我的木箱
若有所思的马晓鸣

若有所思的马晓鸣
——《白日有梦》序
李发模

    自称做“白日梦”的马晓鸣,他的作品这几年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星星》《诗选刊》等刊物或发表或获奖,身居大山深处不寂寞。

    在今年9月底的一次诗歌活动中,马晓鸣把我拉到一旁说有事相求,他说出版社将出版他的诗歌集《白日有梦》,想请我给他写序,这是好事情啊。

    认识马晓鸣好几年了。对他刮目相看是2013年8月在一次全国诗歌大赛中,作为评委,我被《手提一壶,就是枭雄》这首酣畅淋漓、如魔似幻的诗打动,没想到它的作者就是马晓鸣(在数千件参赛稿中夺得了一等奖)!后来我们时常在诗歌活动中见面,谈生活、谈工作、谈诗歌,他不嫌我老、我不嫌他小,一来二去成为忘年交。我时常惦记着在温泉成群的黔东北部的石阡,我的小友马晓鸣在那里忙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在茫茫人海中,也许一眼就能看出马晓鸣是个文化人,镜片的后面,一股书生之气已迎面扑来。其实,马晓鸣的文化不高,之前当过农民、乡干部、打工者,后来因为写作有功,顺利解决了“饭碗”问题。他说很多年了,生活仍然是两点一线,即“白天新闻、晚上诗文”。在文字里浸润了一二十年的人,书生之气自然流露就很正常了。

    如果你是一个文化人,面对他深邃敏锐的眼神,你会觉得他与诗歌沾边。认识他的人可能对他的浓眉大眼难忘,这样看他,他就像一个诗人了。遇上知音谈起文学,他就目光如炬,眉飞色舞,不知今夕是何夕。而更多的时候,他喜欢浓缩在你我左右,若有所思的样子,其实,他正在内心安放着一组组诗句。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诗人,一定能读懂马晓鸣的疼痛,因为他的一双眼睛出卖了他。会有那么一瞬间他会眼含忧郁、泪花闪闪,但仅仅是一刹那!细心人一看就知道他把痛咽了下去。关于乡村、关于亲人、关于天空、关于土地、关于一只蚂蚁、关于一阵风……一一在他的笔下分行的凝视、隐忍、跳跃、呐喊着。他的胸中有伤痛,笔底就有了波澜。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马晓鸣选择在梦里慢下来。他主要书写的是故土和时光难舍的情愫、万物和尘世蕴藏的玄机,他用陌生的意象让熟悉的事物产生了独特的语境,诗句很有吸引力及穿透力,大多精粹凝练、出其不意。如《来自故乡的坏消息》、《拖拉机如此来去》、《开往春天的摩托》等。他总是裁剪生活中的一幕,经过独具匠心的表达,三言两语就产生了震颤人心的魔力。他在《节气深处,万物有灵》中写道:“把对门弯的场景还原——/老人们搬动着新鲜谷物,行动迟缓/秋阳照着他们,更像扶着他们”。这位大山之子以“卖乡贼”的身份见证和亲历着自己的“乡愁、悲悯、思念”,他的痛真实、有参照物、有温度。他在《坐农用车》里这样描述:“姚华德说他常常在这样的路上跑 / 大不了把小命除脱”;在《气息》中,马晓鸣如此回忆:“那时,母亲在核桃树下喊我吃饭 / 她的声音有青春的气息”这些诗句,寥寥几行就能将人击痛。在《中国象棋之水墨画》组诗中,马晓鸣把一个个棋子写得活灵活现,在硝烟弥漫中却有着深刻的拷问,他这样写下:“一介小卒 / 牺牲前是否想过 / 来世当将军”……在这个秋日,读着读着《白日有梦》的百余首诗歌,心被一次次打动。
  
    如果你了解了马晓鸣,再来读他的诗,就明白了许多读者为何在读了他的诗后会“眼前一亮,心被针猛扎了一下”!

    马晓鸣的诗歌是好是坏,不由我说了算,读者心中是有尺度的。《白日有梦》里的诗歌仍然存在着遗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他在今后会写出更加精彩的诗篇、成为更加出色的诗人。让我用马晓鸣的这首《在广东写字》的一节为这篇序言划上一个句号吧——

    那时,我更像巫师
    一行马虎字,就是一道符
    无需用咒语,有人已中邪
    失魂的人——
    不是我的穷乡亲,就是南来北往的人

    且慢, 我还要给诸位透露一个秘密:马晓鸣在梦里是醒着的!

                                      2016年10月

   (李发模,出生于1949年,贵州绥阳人。代表作《呼声》发表后轰动全国,被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曾被评为读者最喜爱的全国十大青年诗人之一。已出版诗文集30余部,有多种外文版本。曾任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