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晓鸣_
马晓鸣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68
  • 关注人气:4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旭东:我能证明鲁奖不薄新人

(2012-08-24 11:22:51)
标签:

文化

谭旭东

贵州

儿童文学

马晓鸣

分类: 鸣访名谈

“鸣访名谈”之谭旭东


谭旭东:我能证明鲁奖不薄新人
→ 马晓鸣

→ 谭旭东(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 2012年8月20日

 

专访摘要:
·只是一个爱写作的人
·美好的诗歌和文学让人心灵纯净
·一个地道的微童话的弄潮儿
·儿童文学热的背后是市场的力量
·评论家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法官”
·被称为“诗人”,才是我感到最荣耀的

 

获鲁奖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 马晓鸣:作为获得鲁迅文学奖最年轻的评论家,获奖给您带来了什么变化或改变?
→ 谭旭东:获奖已经快两年了,说实在的,获得鲁迅文学奖对我的生活和创作,对我的文学评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我一直不在主流文学圈里,而且也不太喜爱参加文学界的活动,另外,我没什么社会头衔,只是一个爱写作的人,因此获奖以后,还是一样的生活状态,一样的写作状态。即使有人诽谤我、嫉妒我,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改变。当然,我很感谢评委们,能让我这样的人获得这个奖。

 

● 马晓鸣:您的著作很多,在申报鲁迅文学奖时,为什么想到用《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去参评?请您介绍一下这部文学理论著作背后的一些故事。
→ 谭旭东:参评鲁迅文学奖,开始只是想参与一下,因为《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一书是我很用心写的,从写作、修改到出版,差不多六年时间,也融入了我对儿童文学研究的激情和智慧,尤其是其中有我对儿童文学的爱和关怀,因此我和出版社责编商量一下,就申报了。说起这部书的出版,开始我担心出版不了,结果遇到了黑龙江少儿社的领导,他们并不因为我是一位年轻人,而忽视我的理论研究。他们顶住理论书赔本的压力,果断出版了我这部书。起初它只印了约一千册,后来,又加印了,现在总共发行量达到了五千多册,这对受众很小的儿童文学理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 马晓鸣:请“回放”一下您的鲁迅文学奖获奖感言。
→ 谭旭东:获得这次奖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即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评奖与获奖只是一种发现与选择,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功利,而且评奖对于作者来说当然总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意料之中,即是因为我觉得只要认真去思考一些问题,哪怕不是很成熟,但你提出了问题,展示了才华,把你创造的话语表达了出来,就会得到一些认可,甚至有很多知音。这次,我以儿童文学理论著作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都为我高兴,他们可能觉得这个奖是对儿童文学的地位的承认。我一方面认可这种观点,另一方面也觉得这个奖的意义在于它鼓励一种创新,一种沉默不语的执著和辛勤耕耘的姿态——这大概就是鲁迅诗里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吧。
   今天是一个电子媒介时代,信息的更新使人知识容易老化,而且商业化的消费社会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曾苦苦坚守过的方向,因此要拓宽视野,敞开心灵,淡定为人,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这才是我们这些做理论批评工作的人要记住的。愿与关心我的所有师友共勉!
   也感谢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们,是你们以包容与宽阔之心支持了我!自己的著作与鲁迅这一崇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我深感荣幸!

 


最好的儿童文学是踮起脚尖摘得的苹果

 

● 马晓鸣:您是什么时候接触儿童文学的?听说您小时候很喜欢阅读这类书籍,是这样的吗?
→ 谭旭东:小学时,我就接触过儿童文学,那时候虽然生活在乡村,但家里有《儿童文学》、《小溪流》、《未来》和《希望》这四份儿童文学杂志,而且还能读到《人民文学》《湖南文学》和《青年文学》等文学期刊;到了初中,我还阅读了多部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虽然现在不能完全记住那些书的名字,但童年的阅读的确是奠基性的,没有那些美好的文学书的滋养,就不会有今天的审美创造力。

 

● 马晓鸣:在喧嚣的世界,您是如何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发现和创作的?在您的世界里是不是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不干涉、各行其道?
→ 谭旭东:少年时,我是很忧郁的,但渐渐地,当我喜爱儿童文学,也写作诗歌时,我从忧郁之中走出来了。我觉得美好的诗歌和文学是让人心灵纯净的,文学中的理想世界能够洗礼人的精神,也激发人向上的。我们都生活在喧嚣的世界,人际关系极端复杂,但一个人要获得快乐和幸福,就要保持平常心,就要寻找简单,不要太埋怨世界,更不要憎恶生活,对周围的人也要报以宽容之心。我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去阅读,去写作的。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写童诗,还是写童话,有时候都会自觉地远离现实世界,把那个喧嚣、世俗的环境抛弃掉。

 

● 马晓鸣:以您的经验,您认为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如何才能让文字更贴近孩子、更抵达孩子的内心?
→ 谭旭东: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要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去和孩子站在一起说话。其实,我感觉最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是那种让孩子踮起脚尖或者跳起来才能摘得到的苹果。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精神,才能引领孩子的成长。当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年人,应该敢于和孩子平等对话,既要学会做孩子的导师,也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儿童文学创作还有一个语言问题,就是要用孩子喜爱的语言来塑造美和快乐的世界。

 

● 马晓鸣:今年4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推出了“谭旭东纯美成长阅读书系”,为什么说这套系列是您“创作的一个重要转型”?
→ 谭旭东:那是新闻媒体说的,不过,我也觉得算是一个转型。以前,我出版过一些童诗集、童话集和散文集,但因为我给很多人写过评论,尤其在主流媒体上,都是以评论家身份出现的,因此很多人觉得我主要是搞批评。其实,我自己更喜欢的是创作。今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一下推出了“谭旭东纯美亲子阅读书系”和“谭旭东纯美成长阅读书系”等八本童话,算是告诉大家,我也开始转型进军童话世界了!

 

● 马晓鸣:今年,您写了不少“微童话”,它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与传统的童话究竟有什么不同?请您展望一下“微童话”的前景。
→ 谭旭东:新浪微博里,一群儿童文学作家发起“微童话”写作,我也是参与者之一,写了两百多个微童话。最近,未来出版社不但出版了我主编的一本“微童话选”,还出版了我个人的微童话集,这也是一次微文学的练兵吧。很荣幸的是,我写的这些微童话,得到了《小学生拼音报》《中外童话画刊》《意林》《小青蛙报》和《幼儿故事大王》等报刊的厚爱并陆续发表。此外,我还担任了新浪“微童话征文”的评委和中国科普出版社主办的“科普微童话征文”的评委,算是一个地道的微童话的弄潮儿了。微童话和传统童话的主要区别是一个“微”字,它是在微博里写作和传播的,而且字数限于140字,但其美学内涵和传统童话差异不大。我觉得微博是一个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写作、传播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将来,参与微童话的人会越来越多,出版社也会越来越看好这些作品。

 


希望共同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文化

 

● 马晓鸣: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呈现轰轰烈烈之势,您认为儿童文学热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 谭旭东:儿童文学很热闹,主要原因是受众大,这么多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城市白领家庭重视孩子教育和早期阅读,因此市场前景看好,引发了很多出版社介入童书出版。儿童文学热闹的背后,还是市场的力量,出版产业化之后,市场营销成为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儿童文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缺乏经典的品格,作家的精神人格也需要加强。

 

● 马晓鸣:随着大量国外儿童图书的涌入,这会不会影响中国儿童对传统经典的接受?其中的利弊主要体现在?
→ 谭旭东:这是肯定的。现在欧美童书被大量引进出版,造成了喝“洋奶”的孩子多。短期来看,国外童书有助于少儿出版的繁荣。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我国儿童文化发展的,也会挤压本土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接受。我曾经撰文提出了警惕,但没有引起重视。儿童文化的失守,才是真正的国家的文化安全的危机。

 

● 马晓鸣:纵观当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编译领域,是否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这将如何避免?
→ 谭旭东: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都比较浮躁,稍有名气的作家写得太快,出版社也以利益为重,把很多快餐性的作品尽快推向市场,结果呢,现在新华书店里摆满了花哨热闹的作品。另外,网络游戏故事书和漫画书太多,对孩子的阅读也是不利的。现在引进的很多作品,出版社为了节省成本,请的都是些水平不高的人来做翻译,因此,不少童书翻译质量堪忧!我希望我们大家都沉下心来,写得慢一点,出版社不要重复出版,不要老出快餐读物,不要唯利是图。大家以责任心和爱心,来共同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文化!

 

 

在创作和评论之间行走人会更智慧

 

● 马晓鸣:在大学期间,您的第一部诗集《朴素的情人与歌手》出版,您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大学生中出版著作第一人,您出版这部诗集的初衷是?
→ 谭旭东:那是我自费出版的处女诗集。当时,校长夸奖我,给我很大的鼓励。少年时,狂热地的写诗,痴迷于诗歌世界,阅读了大量的作品,也开始写些诗评。大学时出版那部诗集,我想心态和大家的一样,就是热爱诗歌。

 

● 马晓鸣:您从事文学评论是自觉选择或是有其他原因?同时您也从事文学创作,您如何处理“文学裁判”与“文学运动员”矛盾的?
→ 谭旭东:初中时,我就读过阎纲、曾镇南和何西来等评论家的书,很羡慕和钦佩他们!大学三年级时,我开始尝试写诗评,第一篇作品就在《中国煤炭报》发表,记得当时责任编辑是著名作家刘庆邦,后来,又在《人民日报》和《文艺理论和批评》发表过评论,这些对我后来从事评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推动。一边做文学创作,一边做文学评论,看似矛盾,其实是相得益彰。创作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评论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但在两者之间行走,人会更智慧。不过,作为作家、诗人,我觉得评论的力量巨大,它推动创作、激励创作,也可以刺激创作。作为评论家,我感觉创作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创作,评论无从谈起。因此,评论家大可不必霸道,应该和作家平等对话,认真品读作品,写出让作家服气的评论来。至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法官!

 

● 马晓鸣:您曾在一篇序言中说“诗人很虔诚、诗评家很霸道”。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 谭旭东:诗歌界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诗评家总觉得自己是有“话语权”的,甚至是可以支配诗坛的。事实上,诗评家应该尊敬诗人,喜爱写诗的人都是内心敏感而虔诚的人,大部分诗人是单纯的,浪漫主义的,他们说话很直接,但内心善良。因此,我一直热爱那些诗人,尤其是认真写诗的诗人。我希望,诗评家和诗人一起合作,营造良好的诗歌氛围。

 

● 马晓鸣:作为目前国内出版著作最多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的您,迄今共出版了多少部?那么您的时间是如何挤出来的?
→ 谭旭东:我主编、翻译了不少书,主要是前面所说的,现在童书出版容易,市场需求量大。我的创作和理论著作总体不算太多,但我很勤奋,基本上每天都要读两个小时书,写几千字。而且我是什么都爱写,小文章,大文章,都愿意写。到现在为止,我不能完全统计我出的书,加上主编,我出版了几百本书。大家也知道,童书一般字数很少,我写的童话书,一般一本只有一万字,甚至只有一个故事。在此,我感谢出版社的信任,也感谢喜爱读我编的书的少儿读者。也感谢很多作家和编辑的支持!

 

● 马晓鸣: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面对这些头衔,您更喜欢哪一种称谓?为什么?
→ 谭旭东:诗人!被称为“诗人”,才是我感到最荣耀的。

 

 

贵州文学潜力巨大

 

● 马晓鸣:贵州在您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
→ 谭旭东:前些日,我应贵州省作家协会的邀请去了黔西南,那里太美了!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双乳峰,还有二十四道拐,这些风景,既秀美,又壮丽,还保留着原生态,有着朴素的美。我希望大家保护这些风景区,我也想为贵州写两篇散文!

 

● 马晓鸣:近年来,贵州打出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在品牌带动下,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游客畅游贵州。一个地方打文化牌,您认为应怎样处理“文化绿州”和“文化沙漠”的关系?
→ 谭旭东:首先我不赞成有人把贵州称为“文化沙漠”。现在很多学者,习惯把乡村,把边缘地区,把少数民族聚居区,都和“文化沙漠”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文化歧视,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无知,还是一种城市文化霸权主义。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但文化却有着独特的迷人的生态,尤其是那里的民风,那里的风土人情,淳朴、厚实又充满活力。贵州的文化建设,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把独特的原生态的东西呈现出来,同时,保护环境,用绿色气质来引领文化潮流。

 

● 马晓鸣:就目前而言,贵州的文学创作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如果要形成“文学黔军”闪耀中国,请您给几条发展建议。
→ 谭旭东:贵州的文学创作还是很丰富多彩的,我曾经在一篇访谈里提到过。不过,现在大家习惯用获奖来评介一个省区的文学成绩。其实,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最主要的还是要写出属于作家自己的作品,当然,就贵州文学队伍的整体而言,要写出真正反映贵州作家智慧的作品来,要付出很大努力。目前,贵州要打造强势的“文学黔军”,第一要有自信,相信大家的力量和智慧;第二要勤于思考和写作,写作是要勤奋的,世界上的大作家,都是写了很多,才成名的。第三是要有文学的软环境。文联、作家协会和各个系统,要团结合作,共同为文学支招出力。写作条件好了,总归是好的。我不太赞同那种动不动就否定一切的说法,把创作同外界对立起来,是做不到的。就我接触的贵州作家来看,贵州文学潜力巨大!
   

 

● 作家名片


   谭旭东,1969 年出生于湖南省安仁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执教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任文学与传媒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系目前中国最活跃的新锐批评家、青年儿童文学学者、少儿出版研究专家和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之一。已出版新诗集、童诗集、童话集、散文集、文学理论批评集等 300 余部。2010年10月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