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漓江边邂逅“中国的毕加索”
◆ 马晓鸣
在有着异国情调的漓江边西街上,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经营文化衫的摊点,只要驻足就会引来这些画匠的推销,我有些动心,但我却对他们的画像水平表示怀疑。
初夏的阳光明晃晃,我漫无目的辗转。突然,一幅齐白石的漫画出现在一件挂着的文化衫上,其神其形皆栩栩如生,我停下了脚步。一名穿白色短袖衫、不修边幅、眼色迷离、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在一张小小的桌子边显得无所事事,桌子上放着笔墨及几本美术书,他没有因为我的打住而招揽生意。站在他旁边的一男子开口了,说桌子上的这些书都是他出版的。我随手翻开了散乱在桌子上的《林栋画集》《文化人物画法》《写意人物画法》等,它们的作者的确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深藏不露的先生。
我决定请面前的这位姓林名栋的先生为我整一件文化衫。
刚开始我们的交谈内容是关于价钱的问题,他说画像在短袖衫上是五十元、画在宣纸上是一百元。我说就画在短袖衫上吧。当然不是为了节约五十元,我有其他的想法。
他问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我说是贵州的,他说《贵州都市报》曾经报道过他,还说认识原贵州省文联主席杨长槐先生。通过交流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作为“文化衫人物”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已被世界各地收藏,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英国电视等媒体报道过,出版了多部画集,现为弗雷斯特画院院长,被喻为“中国的毕加索”。
我有些纳闷,一位这样有成就的画家为什么会流落街头替人画像、而且收费平平?
我们一边交谈,他一边使劲地抽烟,过了大约十分钟,他叫我坐着不动,眼睛看着一个地方,于是他在一件洁白的短袖衫上开始下笔,他时而打量我一下(他看我的时候的眼色从先前的迷离变得锋利,要看穿我似的),时而在短袖衫上运笔……如此反复,过了约四十分钟,一幅大头短身、抬头凝视、手握笔杆的我就出现在了这件短袖衫上,他还在我的画像右上方寥寥几笔点上了漓江的山水元素。他征求我在画上写什么字,我说写“马晓鸣的漫画像”就行了。
端详着这件文化衫,我感觉骨子中的某种东西被他窥见并落在了衫上,我很喜欢。
在我陶醉在自己的画中时,他的摊前走过来一对老外,他用一口流利的外语和他们交谈上了。在中国最大的洋人街混,外语是不是必备的?但我没有问他。在等待墨迹干的过程中,我说我准备写一本书,想请他提几个字,他欣然应允,马上备纸,写了两幅我想要的字。他还告诉我,西街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全国畅销书,可以带我过去拜访一下,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好谢谢他的盛情。
我把钱放在他的小桌上,他看都没有看一眼,好像这钱与他无关。我就想:这就是艺术和生意的不同之处吧?
末了,他告诉我,在网上有他的一些介绍。
在零零星星的资料中,我知道了他的一些身世和经历。虽然有着数个版本,但有一点可肯定,他在人生旅途上趟过了一道道不平常的沟沟坎坎,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如何去打理他的“弗雷斯特画院”?我不清楚。坐在阳朔县西街的他从事的不过是一介借文化衫谋生的草根画匠生涯,但我感觉他散发的就是大师的气质和风范。
从广西回来,我舍不得穿这件短袖圆领的文化衫,我把它挂在了客厅作为一件装饰品。
前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是古朴的咖啡厅,画家林栋悠闲地坐在街边几幅自己创作的文化衫前,想心事或者其他……是的,林栋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方式,也许他已忘记了为我画过像,但我记得他,记得他那双迷离又锋利的眼睛曾在我的身上游走。
2010.5.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