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2009-11-24 16:37:03)
标签:

财经

分类: 昨日新闻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专家把脉    媒体聚焦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本报讯  11月19日,在“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国温泉之乡·石阡首届温泉文化旅游节”期间,“中国苔茶之乡·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吸引了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省内外广大媒体的目光。在论坛上发言的茶叶专家学者多是业内顶级高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栩等的光临,为论坛大为增色。
    此次高规模的论道是为加快发展石阡茶产业、发掘石阡茶文化、发展石阡茶经济而举办的。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为该论坛发来了贺词,贺词中说:本次茶叶论坛在石阡召开,在有力的促进石阡茶业的发展提升之际,也必将给茶叶这一历史悠久的产业注入新的希望和活力。我们相信,在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在“以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的这一理念的感召下,石阡必将掀起新一轮生态茶产业建设高潮。
    今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授予石阡县“中国苔茶之乡”称号,石阡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苔茶之乡”。石阡种茶饮茶历史悠久灿烂,远及唐、宋时期,明朝时种茶已遍及全县。如今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5.8万亩,生产的茶叶多次在全国的名茶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绿茶产品已通过QS认证,“华贯”牌系列茶产品获得了“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石阡苔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系列产品“泉都坪山”牌绿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之一,“阡尊佛顶”、“石苔天草”、“云顶净界”、“贵绿”等四个石阡苔茶品牌提升打造工作已经启动。
   这次论坛的支持单位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单位是贵州省茶叶协会,由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承办。
   在论坛上发言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林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仲海,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勤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权启爱,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栩,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等。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社、工人日报社、凤凰卫视、南方日报社、贵州日报社等34家媒体记者聚焦该论坛。       (马晓鸣 摄影报道)    

 

附:

 

金言妙语品苔茶
     —— 访参加“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部分专家


             马晓鸣  文/图

 

    11月19日,“中国苔茶之乡·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吸引了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学者和广大媒体的目光。这是为加快发展石阡茶产业,发掘石阡茶文化、发展石阡茶经济而举办的一次论坛。
   这是一次高规模的论道。
   记者走进了他们……
  

   ■ 鲁成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要充分利用石阡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自然品质,以及底蕴深厚的地方茶文化,确定特色开发思路,满足市场需求,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茶业,用产业的观念抓茶产业,各环节协调共进,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快市场开发,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通过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石阡现有的茶叶品种很多,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几乎没有。应学习浙江省安吉、开化等地经验,走“母子商标”管理道路,母商标主要用来树品牌形象,子商标主要明确生产者的职责;使用这母商标的必须是县茶协会的会员,包装统一,必须有生产厂名、厂址等,对没有自己品牌的中小茶农,通过组织,引导他们加入专业的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商标,合作社对每个社员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每盒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这种模式不仅完善了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农户共用母商标造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
    将遍布全县的温泉水和满坡的石阡茶有机结合,开发仡佬族特色显著的温泉茶叶休闲业,一、二、三产业互动,提高石阡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加强与茶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与真正合作,充分利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的茶产业科学技术合作,与贵州大学、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叶学会和贵州茶叶产业协会等单位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做好产业的规划和技术支持。加强茶产业后备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农广校、职业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学生的分流培训,培养一支懂科学、会管理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能力强的茶业科技人员队伍 ,提高科技在生态茶产业中的支撑能力。
  
   ■ 林治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生活在21世纪的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品牌的重要导向作用。从小处讲,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品牌代表企业的科技能力、文化水平、个性特征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是选购商品的指示牌。从大处讲,品牌,只有品牌才能最本质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是一个非常重“名”的国家。品牌的名称与人的名字一样,名称是品牌最直接、最原始、最本质的符号。现在我们的品牌既然已确定为“石阡苔茶”,那么接下来就应当想方设法诠释这个名称的内涵。
例如我国茶叶十大放心品牌中的“武夷星”、“八马”、“竹叶青”等。“武夷星”的诠释是,从大红袍故乡武夷山升起的一颗光茫四射的中国名茶新星;“八马”之名源出于《辞源》,在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乘坐由8匹马拉的车辆,因此“八马”代表尊贵,“八马”拒绝平庸:“竹叶青”的诠释为“竹叶青,平常心“。”石阡苔茶“品牌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广大消费者。
   名牌产品的名称与内在质量要名副其实,这就必须靠产品的保障因素作为强有力的支持。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宝马要配金鞍”。这是前贤们早已透彻认识了的道理,在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朱仲海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部主任

    茗泉石阡流/逍遥醉中游/流连又忘返/不知何时休/
    这是我泡了石阡温泉和喝了石阡苔茶得来的诗句。
    纵观中国茶叶,渠道品牌模式和虚拟品牌模式的企业发展较早,竞争格局稳定,市场空间有限;而产品品牌成熟品牌很少,除了普洱茶的“大益”,四川“竹叶青”稍有影响力外,鲜有其他产品品牌。结合石阡苔茶资源,建议石阡苔茶走“产品品牌”模式。
    石阡苔茶产业模式的关键环节:茶园种植——石阡苔茶茶园塑造为最适宜茶叶生长的高山有机茶园,作为石阡苔茶品牌的支撑点;茶叶加工——注重加工工艺的概念提炼,研发多样化茶品,适合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包装成品——包装精美,有创意,有产品联想度,方便携带;品牌推广——品牌背面书产品工艺,品牌理念,安全标准,公关推广+媒体广告,提升消费体验;渠道建设——先打造样板市场,有步骤地区域扩张,渠道深耕。
   石阡苔茶商业实施计划:石阡苔茶必须解决“文化现象向产业现象”的转移;成立石阡苔茶集团,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引入战略性合作机构;石阡苔茶集团业务构成;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市场分析及竞争性分析;营销策略。
  没有文化的茶叶是没有好味道的,石阡县文化古今氛围浓郁,在我们下榻的宾馆,我们看见了石阡县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出刊的《石阡文学作品选》。希望石阡苔茶飘香得更远。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刘勤晋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进入20世纪来,美国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社会营销即绿色营销新观念,这种观念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
   我认为,社会营销观念完全符合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也适合贵州石阡苔茶开拓市场的实际需要。
   石阡苔茶应努力打造“一县一品”,积极开拓绿茶大市场。企业对于社会利益和消费者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由此提出。现代经济学家指出,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心必须推广以人为本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生态安全观念、绿色健康观念,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或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三者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因此,茶叶企业必须通过全面分析产业形势和市场营销环境,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确定自己的营销原则和价值取向,用于指导营销活动,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茶叶企业实施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尤其当茶市已经十分成熟,更要细心寻找有效切入点。
   茶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使顾客满意,就意味着要深入调研顾客对产品及企业的全部要求,设计、加工、包装适合多种需求的茶叶商品,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使顾客满意,就要求企业时刻关注茶叶消费需求的变化及其规律,并对此做出反应。这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发现并满足已存在的需求,还要善于发现、引导和满足尚未出现的潜在需求。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权启爱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在我家客厅,挂有一幅石阡书法家杨秀忠先生的书法墨宝,即“不能抛得石阡去,半为温泉半为茶”,面对这幅作品我感觉我的整个人和心就是在石阡。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本人因参加国务院扶贫办和农业部组织的武陵山区科技扶贫,先后有10余年时间在石阡县开展茶叶科技服务工作,石阡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并授予我“石阡县荣誉公民”等称号,使我终生难忘怀。
  石阡县茶产业发展成绩辉煌。然而,石阡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产茶县,又是一个现代茶产业新兴的一个县,因为大规模茶产业发展,需经历栽种、成园、加工市场营销四道关,方可形成效益而广施于民。
   从种植加工层面讲,我认为有以下技术应引起重视。关于茶树主栽品种:茶树主栽品种的确定,是茶树栽种注意问题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十分重视,要做到根据加工茶叶产品的类型,确定种植茶树品种的类型。关于间作和杂草防除:茶苗种植初期,杂草生长茂盛,如不及时防除,将会影响茶苗生长,甚至造成新茶园荒芜。关于清洁化、标准化加工:目前石阡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以上,茶叶加工也已提上日程;建议作出较详细规划,并根据本县实际和市场需求,确定全县加工的主要茶叶产品类型,在此基础上按清洁化、标准化要求,制定主要茶叶产品的加工标准,用产品标准统筹全县的茶叶加工。关于生产线和加工设备配备:石阡县的茶厂建设应遵循的正确程序是,根据初选厂址、加工茶叶种类和鲜叶高峰供应量,首先决定使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线,然后根据生产线需要进行车间设计,并围绕生产车间进行配套用房和厂区平面设计。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刘栩 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长期以来,石阡县各级主管部门以茶叶生产为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些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茶叶产供趋于饱和的格局,发展生产更需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确是正确的方向,这也涉及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我围绕茶叶品质需要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之一即坚持质量为本:茶叶的生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最核心和最基础的一点是生产者的质量意识,用心才能做好茶;作为生产者,不能认为加工的产品能卖出就行,质量与已无关,这是茶叶生产的大忌;只有保持对质量的正确认识,才能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予以关注,并找寻解决的办法;从技术角度讲,茶叶品质上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避免至少是降低严重性的措施。因此,时刻强调质量意识才是保持茶叶优良品质的前提。之二即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茶叶的品质在生产中决定,品质的优劣取决于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今天的茶叶生产水平正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升,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生产者同样提出了新要求。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始终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已形成规模的企业而言,开展技术培训有一定的条件。但当前众多初制加工企业,生产更多依靠的是经验,技术规范性不足,也不具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的条件。这需要通过政府安排,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技能培训机构进行组织和实施。从满足当地生产需要出发,以符合当地生产需要为目的,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才能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苔茶之乡”举办石阡茶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论坛■ 王亚兰 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

    石阡茶文化历史悠久,水资源丰富,高山叠翠、林茂雾漫,雨充沛、寡日照,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泉茶双绝的优异品质。泉茶合壁,二者相得益彰,具有特质性。利于石阡县这一优越资源,我想,石阡苔茶从旅游业角度加以开发、创新,用茶泉文化融入与宣传,加快地方茶产业发展。
   泉茶文化不能只理解为“饮茶、看茶艺表演文化”和“喝水泡浴文化”。泉茶文化包含物质形态表现,茶的历史文物、茶书、茶画、茶诗、茶歌、茶俗、茶茗、茶技、茶艺等。茶既是一种高雅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通过开发清(生态)、特(苔茶)、奇(茶灯)、异(民俗)、情(茶艺)、技(茶技)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吸引游客的内容,集原生态、茶情趣、茶知识、茶娱乐、茶健身等于一体的茶旅文化,满意游客的内外在需求。
   石阡温泉遍布,能浴能饮,集景观、休闲、健身、疗养、饮用于一体,价值斐然。如能将石阡的优质苔茶与矿泉完美结合,就会形成石阡县独有的泉茶经济,它既符合了传统的“好茶需用好水泡”的标准,也符合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态、绿色、环保旅游食品的需求,更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大家多方式多途径体验生活的向往。

                         

                                            2009.11.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