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石阡文学作品集》前面的话
>>
周胜龙
我们石阡的文学爱好者酝酿出一本文学作品集,借以对多年来的文学创作做一个梳理与回顾,展示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文学力量,这是我深为高兴并期待很久的事情。
石阡文风淳朴,底蕴浓厚,历史悠久。自古有“山国”之称,层山叠嶂而山水澄澈,路途崎岖而放眼成景;建置沿革远可追溯秦汉,为夜郎之故地;明季与贵州立省同步设府,同被华夏文明之泽光。少数民族聚居,风俗节庆多彩多姿;以丰饶的天然温泉、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地理和自然生态独具特色;虽历史上兵戎战角,兴废无常,却保存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启灵桥,乃至乡村民居等等乡土建筑杰构,处处展示着民间妩媚的匠心;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仡佬族传统毛龙、木偶戏,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楼上古寨,有充满独特地域色彩的茶灯、花灯、民歌,又无一不体现了朴实的博雅。
由此审视,虽偏僻荒远之地,亦物华天宝之邑。
作为深处黔东群山中的偏远小县,千百年来生息于斯的人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自给自足,在公众大视野中是缥缈淡远的。事实上它的风土物产如此独特和丰赡,足以孕育不朽的艺术。搜览历代方志之“风土志”、“艺文志”诗文华章俯拾皆是,即便是荒郊祠堂一副楹联,寥寥数字中就蕴藏着一段轰轰烈烈的世事,便可惊赏再三。这方水土才子成群,每教人抚卷沉醉。石阡之为历史文化名城,不是浪得虚名的。在黔山万叠的深处,这些自然的、文艺的、建筑的艺术,这些飞跃的灵感迸现宛若夜幕下的星空繁星点点。
近年来,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迭出:红军万里长征在此写下浓重一笔,甘溪遭遇战、困牛山百名红军跳崖等震撼史册;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石阡成为电视剧《雄关漫道》的主要拍摄地。以原生态的、自然出露的、品质优异的温泉为特色,石阡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通过实施“四个三”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石阡根据县情的优势和制约发展的因素,纵深推进“四个三”发展战略,提出了“打开通道、大变区位,总量扩张、大办工业,结构调整、大兴产业”的整体工作思路。千年“山国”沉重的山门正砉然开启。东风万里,春帷渐揭。这些都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宝贵素材。
自古以来,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文化都伴随着经济的兴衰而有起伏地发展。文化人作为时代的精英,始终走在引领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前列。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围绕石阡发展战略,用文艺形式讴歌、表现、描绘石阡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紧扣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宗旨,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而又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优秀文艺作品,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推动石阡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愿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勇于与时代、与大自然产生碰撞,燃烧出灵感的火花,以春风词笔,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
是为序。
2009年3月9日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石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石阡文学作品集》是首本展示石阡籍作家、文学爱好者整体实力的文学作品集,以小说、散文、诗歌为主。将于近日面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