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暖的血亲

(2009-01-18 15:41:09)
标签:

情感

分类: 我的木箱

           温暖的血亲

           ——  马晓鸣亲情散文读感

                   ■ 刘燕成

 

    歌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唱的是一种情感。青年作家马晓鸣的新著《一半是石一半是阡》,里面的三篇散文:《他们在纸上忽隐忽现》、《父亲曾经是会计》、《母亲种下红辣椒》,写的也是一种情感,此情此感是人间最真最善最纯最贵的血亲。晓鸣先生所写的血亲,是温暖的。
    《他们在纸上忽隐忽现》,写了一个家族的苦难史,“父亲的婆刘氏带着腹中的骨肉嫁到邻近的另一个山坡——对门弯”,刘氏腹中的那个人,是马常德,正是因为他,马家族史得以在别人的屋檐下延续下来,所以,才有了“百年后的今天,他的玄孙马晓鸣和一个叫汪源的小朋友来给他们打扫坟墓、烧香作揖”。这是血脉传承的初端,在一个刘氏女人温暖的腹腔里,渐渐地演化着许多不可磨灭的故事,这些或悲或喜或者悲喜交加的故事,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骨肉的身躯,还有那不屈不挠的血流,或者说是一种精气的东西,深深地烙印在灵魂里。“早逝伯祖即吾祖,后继侄孙似尔孙”,晓鸣先生在他堂祖马世科的碑联上这样写着,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他深爱着过去的血肉,尽管这里面带着“儿孙满堂”的旧观念,但寻祖的美德,是任何人都不可以鄙视的。
    《他们在纸上忽隐忽现》一文里,晓鸣先生还追忆了“黄发芝”,他的婆(奶奶)。晓鸣说,“黄发芝是婆留在世间唯一能代表她老人家的三个汉字”,“婆在人间86年,几乎没有和人红过脸”。这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的故事。文字写到这里,心灵是颤抖着的。因为,“我突然发现婆已经入土了,那里没有房屋和瓦片为婆遮风挡雨”。亲情到了最后,说的便是一种流光,匆匆而过的流光里的疼痛。
    晓鸣先生的《父亲曾经是会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把父亲的会计生涯,写得淋漓尽致。我是很看好这篇文字的,在晓鸣先生的文集《一半是石一半是阡》还没有出版之前,我在他的网络博客读到了这个文字,作为网络朋友,我给晓鸣先生留言说:期盼多写点这种文字,不朽的真情文字!是的,真情是不朽的,可真情难得,难求。这就越发地显得真情的可贵。不光在亲人之间需要真情,朋友之间也是需要真情的。我以为,在大难没有来临之前,这个世界,是最缺乏真情的。人与人,是有着一排不可逾越的篱笆的,心与心,更是如此。晓鸣先生写会计父亲,写的就是这难得的可贵的真感情。“人世间的功名利禄终究成过眼烟云,如今我只想父亲在人间一年一度地好好活着!他活着,我就会一遍一遍在我206块骨头上铭刻:家父名叫马国珍,出生于1935年10月13日,现住对门弯”,显然,晓鸣先生是借助了文字,把沉默的父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景仰,诠释给读者朋友,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感动。
    《母亲种下红辣椒》,写的是辣椒,表达的却是母爱。母爱是最易教人流泪的,她的真,她的善,她的温暖,是每一个孩子最为向往的。但她的表达方式,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而往往是显得非常的卑微、唠叨。可到底是能够感天动地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唯有母爱可以做得到。晓鸣先生写母亲种红辣椒,写母亲给红辣椒松土、撒种、移栽、浇水,除草。这一系列过程,事实上是母爱的种种解释。无论哪一种,都是温暖的。
    读了晓鸣先生的这三篇亲情散文,我越发地觉得了亲情的可贵。情不自禁,我忆起自己早已去世的双亲,想着没有人再赐予我那温暖的血亲,心就凄凄地疼。

                                              2009年1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