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昨日新闻 |
本报讯
已是初冬,石阡大地弥漫着浓浓春意。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可以看见为茶叶忙碌的干群。今年,石阡县计划新植茶园2.5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示范茶园7000亩),建苗圃1200亩。目前,已落实面积29527亩,正在进行茶园种植、管理、育苗、茶叶基地配套设施建设。
早在明清时期,石阡的绿茶就成为宫廷贡品供皇室享用,二十世纪就出口东欧等多个国家。现在,茶叶产业己被列入石阡县″十一五″规划的后续支柱产业及重点扶持项目。近年来,该县将退耕还林政策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把茶叶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7.5万亩,跃居全区之首、全省第三;产业效益大幅提高,茶叶产值、产量年平均增量分别达到100吨和100万元,去年底的产量为656吨、实现产值858万元;今年仅春茶产量达400吨,产值为97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值大幅上升,达600万元。茶叶加工初具规模,现全县茶叶加工厂已有30多家,有各类设备300余套(台),厂房5000平方米以上,加工工艺和制作技术都有明显提高。品牌开发亮点突出,以“坪山贡茶”、“泉都碧龙”、“泉都云雾”为代表的石阡名茶先后荣获“三金一特”殊荣。石阡茶叶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省、地的高度重视。
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发展新建茶园2.5万亩,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在“十二五”期间,再新发展茶园5万亩,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使茶叶产业成为该县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和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该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县规划、建设4个茶叶产业带,即:五德-坪山茶叶产业带,中坝-甘溪-聚凤茶叶产业带,汤山-龙塘-龙井茶叶产业带,白沙-本庄茶叶产业带。石固、坪地场、花桥、青阳、枫香、大沙坝、国荣、河坝场等8个乡(镇)要在本乡(镇)范围内按照户均5亩茶园的标准,发展一批茶叶专业村和茶叶专业户。
石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成立了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和联系茶叶产业的四大班子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专抓茶叶产业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具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解决好本乡镇茶叶发展的人、财、物问题;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今年,我县安排各项资金1200余万元,重点用于茶树良种工程、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加工企业扶持、贷款贴息、考核奖励、市场监管、项目申报、茶叶生产工作经费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兑现,确保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明确由县四大班子办公室牵头,抽选20个部门重点帮扶4个茶叶产业带的建设工作,任务不达标,帮扶不脱钩;制定奖惩,对全面完成任务的乡镇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或消极应付、弄虚作假,造成任务欠帐、面积不实、移栽质量不合格、茶苗浪费等现象的,实行一把手问责制,层层追究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同时,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组织、扶持、奖励、贴息等,以促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速度。
近段时间以来,该县抢抓省、地、县各级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对茶苗需求日趋旺盛的契机,迅速出台优惠政策,在全县掀起了茶树繁育苗圃建设高潮,并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将石阡县打造成为全区最大的良种茶苗供应基地。为延长茶叶产业链,多渠道助农增收,该县将茶树繁育苗圃建设列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该县已实地勘察落实育苗面积1200亩,计划建园投入6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