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脚印漂泊》专辑 |
编者按:第28届雅典奥运会本月13日开幕,中国奥运大军西征雅典,我省4名运动员将亮相奥运赛场。开赛前,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他们及其家人,记录下他们在体育运动道路上的成长经历。
从小他就爱上了游泳,放学回家他让母亲坐渡船自己和爸爸游过河,有人笑他们发疯了——
余睿在本届奥运会上参赛项目:4×100米混合泳接力,200米仰泳。
余睿5岁时,与小伙伴到铜仁地区体育局的游泳池边去玩,看见人们在池里畅游,他就自己去找教练要求参加学习,学了一个星期才勉强学会了凫水。
从此,余睿每次回到家,书包一丢,马上跑到游泳池里去了,不论春夏秋冬,只要在课余时他总是泡在游泳池里。余睿6岁时,父亲带他去广西桂林游玩,当他看见清澈透底的漓江水时,不顾3月天冷水凉,飞快脱完衣服就下了水,父亲正欲阻止,他却已游到了河中。
儿子如此喜欢游泳,父母仍持反对态度。余睿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领他去书法、美术培训班学习,但他却不喜欢,仍对游泳情有独钟。慢慢的父母也依了他,在别人面前他们总是自嘲地说:“这孩子像是鱼变的。”
每天放学回家,都要通过渡船才可过河,坐船的人多,余睿就和来接他的父母商量:让母亲拿衣物坐船过河,他就与父亲游过宽约100米的江面。当人们看到这一对父子选择游过河时,都笑他们是发疯了。而余睿却一直这样坚持。
8月8日,是余睿飞往雅典的日子,这天,亲朋好友都聚在他家,眼尖的亲友还在当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看见他了。飞机起飞前,余睿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我要走了,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对于此次大赛,余睿多次与父母说:“获奖的可能不是很大,但我一定会尽力。”
余睿目前就读于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系。他是家里的独儿子,算起来已有11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余睿的父母对记者说:“已经习惯了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无论他身在何处,我们的心是跟他在一起的。”
1982年出生于贵州铜仁,1991年进入省游泳管理中心训练
林莉来自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七百渡村一个农民家庭。在木黄镇七百渡村公路边,林莉的爸爸林泽远、妈妈刘唐娅经营着自家的小百货店。
林莉出生时,林家生活拮据。为了摆脱穷日子,林泽远瞒着妻子,怀揣卖猪仔所得的23元钱,去黔东南榕江县植树。那时,林莉才5个多月大。在榕江,林泽远一天能挣到买七八斤米的钱。之后,他写信要妻子带着林莉到榕江。两年后,林泽远夫妇在榕江开始做起水果生意,林泽远还开上了三轮摩托车。他白天打工挣钱,晚上学两个小时的武术。幼小的林莉看到爸爸练武,也在一旁学翻跟斗。
进入榕江城关二小,是林莉步入体操艺术的起点。1993年她开始体操训练,由于她的体质比较差,训练强度要比其他同学大得多,同学跑10圈,她就跑12圈。“练体操很苦,可我从没见过像林莉那样肯吃苦,那样执著的学生。”她的启蒙教练张光远这样评价她。
为了增强体能,妈妈每天早上4点起床陪她到榕江县武装部的操场上跑步,有时还从住处跑到学校。爸爸还找来竹竿,一头放在窗台上,一头放在肩膀上,林莉就在竹竿上做引体向上训练。爸爸同时用纸壳铺在地上让她练腾空翻。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说脚痛,睡觉时总要爸爸用背或脚压住她的脚。
在榕江城关二小读书的近3年时间里,林莉代表榕江县、黔东南州参加省内的各项体操大赛,屡获殊荣。1995年春天,进入省队是林莉体操方面由业余转入专业的人生转折点。凭着自己的刻苦和执著精神,小林莉一步一步地向着自己神往的体操艺术殿堂迈进。1996年、2001年她两度入选国家队,2002年进入国家队,体操圈内的都称她是“高低杠上的‘山鹰’”。
因为家里没有电视机,去年林莉比赛时,妈妈徒步10公里路到木黄镇街上才看到她比赛的场面,整整看了两天。当得知她获得第五名,妈妈为女儿感到万分高兴。
7月28日上午8时去法国进行赛前训练前,林莉给爸爸妈妈打来了电话。得知女儿将参加奥运会,爸爸妈妈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奥运会开始了,他们就准备到离家30公里远的印江县城住在旅社里看女儿的比赛,期望她能赛出更好的成绩。妈妈也曾想打电话问问女儿的情况,因怕影响女儿训练、比赛,放弃了打电话的想法,只是在心里祝愿女儿一路平安,尽最大努力,赛出好成绩。
2001年获中俄澳三国少年体操对抗赛高低杠冠军
2002年意大利COMO杯高低杠冠军
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