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普通民众所能作出的最有用的贡献就是停止吃肉。”此话出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帕乔里之口。没有什么比“嘴下留情”更容易办到,也没有什么比抵抗嗜肉心魔更难以忍受。吃与不吃之间,有时只需一个小小的推动,就像“世界无肉日”的设立,在每年当中平淡无奇的一天,让我们有理由说服自己戒肉食素,为这个世界以及其他物种做些举手之劳的贡献。
第25个 “世界无肉日”
提起“世界无肉日”,身边人大多一脸茫然,将它与每年11月25日“世界素食日”搞混的也大有人在。“世界无肉日”的知名度与其历史实在有些不相称,这个特殊“节日”始于1985年,是由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非赢利公益组织“农场动物改革运动”(简称FARM)发起的,在春天伊始举行推广健康、和平素食的民间公益活动。
今年是第25个“世界无肉日”,主题是更具责任感的“改变你的饮食,改变世界!”为响应这一活动,许多主流的健康机构,包括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心脏协会都已各自发起运动,推广植物性饮食。
在这一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演讲、素食晚宴、举办烹饪秀、品尝会、发传单等方式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剔除吃肉旧习一天,拥抱健康、充满爱心的蔬果和全谷物饮食。如今,这项活动已经遍及美国五十个州和全球20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无肉日”。
■每生产1克的肉类蛋白质要用到16克植物蛋白质,这意味南美洲必须持续砍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作为畜牧地或种植喂养家畜的田地。
■每生产1公斤肉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出门3小时。
■饲养和运输1公斤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让100瓦的白炽灯泡连续亮3个星期。
■全球造成的酸雨氨的排放量几乎有2/3来自牲畜。
■饲养家畜所造成的温室气体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每吃一块肉,你对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都要负担一份责任。
■动物无法有效转化蛋白质,这意味着每生产1磅牛肉,就要消耗16磅谷物。
■美国人一周吃一次素食,每年就能拯救1600万挨饿的人。
■一个素食者每年能拯救18条无辜的动物生命。而一个一生都吃素的人,则可以拯救6000多个动物朋友。
■日常食用肉类比率达20%的人,比素食者每人每年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约等于一辆车造成的碳排放量。
■生产一磅牛肉,要用上2万公升水。
■制造260个汉堡包,代价是破坏面积如同一个足球场的雨林。
比利时小镇根特 素食变奏曲 每周四戒肉
根特市政府去年5月曾宣布,将每周的星期四定为“素食日”,号召在学校和政府公共机构每周吃素一天,并通过加开素食餐厅,提供素食资讯,在市民中间提倡素食主义和植物性饮食。根特因此成为整个欧洲乃至所有西方国家中第一个由官方推动素食运动的城市。
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活动,政府只是希望这座城市能拥有可持续、健康的生活。
之所以作出这项决定是因为在根特早已具备了实施“素食日”的良好基础,这座拥有24万人口的小镇,人均拥有的素食餐馆数量比巴黎、伦敦和柏林等欧洲大城市还要多。
根特市政府还是要求每家餐馆必须在每周的星期四提供至少一种素食菜肴,用大豆制成的甜点、无蛋蛋黄酱和茄子调制的仿鱼子酱取代惯常的肉类食品。
“素食日”行动先从政府公务员和民选议员中开始,此外,根特市的学生和普通市民也会陆续加入。市政府还印制了9万份地图,标示出素食餐馆的位置,以方便市民响应素食运动。
李纳尔特是根特市的一位纯素食者,他担心的是,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但牲畜的饲养空间却在逐渐减少。虽然他对“素食日”的推行举双手赞成,但他希望,人们还是应该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素食。
虽然这个活动初衷良好,但并非没有人反对,首当其冲就是当地肉食店老板。阿姆蒂尤斯经营着一个排骨摊,生意一直很好。他表示,虽然自己能理解推广“素食日”的好处,从他本人的意愿来说,他也愿意这么做,但道德感还是不敌生计的压力,“素食日”毕竟让他的生意蒙受了损失。
德国不来梅市 也有“无肉一日”
根特对拥抱素食的决心感染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德国不来梅就是其中之一。不来梅市政府同样将“素食日”定在了每周的星期四,在这一天,自助餐店与餐厅都要提供素食,食堂、餐馆、医院与学校也都要尽量放弃肉食。不来梅不仅是德国第一个由官方宣布每周一日素食的城市,也是继根特之后的另一个典范。根据统计,假若55万不来梅市民每年少吃52天的肉,就可减少相当于4万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摘自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