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说寿山
2022-05-02 11:23:19
标签: 杂谈
前一段时间,专门抽空看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对里面描述的地主对农民的重重压迫感到惊讶:租地地租按三七开,农民种地只得小头的百分之三十,而地主需得百分之七十;借债利息按四分算,最低也得二分多。此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如民团捐、救国捐、剿共捐,塘堤费等等。农民即使丰收,除去地租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已所剩无几。在如此严酷的压迫下,农民走投无路,只有奋起反抗。
闽东革命从1932年9月兰田暴动算起,至解放前夕,整整经历了17年的历史。其中辗转各地,屡仆屡起,事迹特别感人。在这些辗转中,屏南寿山乡是一个重要的据点。我们知道,闽东苏维埃政府自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成立后,即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35年1月,敌人纠集了10万兵力驻扎赛岐,对闽东红军进行围剿,1935年1月16日闽东红军在柘荣西竹岔与敌人进行一场大规模战斗后,为转移敌人视线,即进行分兵,一团人马由马立峰率领向福安城阳方向转移,二团人马由叶飞、阮英平率领向屏南方向转移,一团人马由于叛徒叛变,马立峰英勇牺牲,遭到失败,二团人马在叶飞、阮英平率领下,终于在宁(宁德)古(古田)屏(屏南)一带埋伏了下来,因此才有了后来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发展壮大,和屏南棠口新四军老六团1300多人的誓师北上。这其中,位于宁古屏一带的寿山乡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寿山乡位于宁德、屏南、古田三县交界处,从宁德瀛洲而来的茶盐古道穿过全乡乡境,通过闽北建瓯直达内地。据说,闽东革命时期,闽东地下党建立起了四条交通线,经屏南寿山的就有三条,这些交通线为保障当时游击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们到寿山乡采访时,只见峰峦林立,森林密布,要不是已经通了公路,峰与峰之间虽可看见人影,但要走近,非半天时间不可,深感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里确实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而且岩穴耸立,暗道分布,也是红军藏身的好场所。我们到前乾村鸡角寨采访时,村民就告诉我们,鸡角寨是红军的据点,1947年,黄垂明、陈邦兴率领的福建民众自救军第二支队,就在鸡角寨成立,重要会议也在鸡角寨召开。现在,鸡角寨已开辟了栈道,人可攀缘而上,站在鸡角寨顶端,看脚下一片丹霞地貌层层展开,有如武夷山的风景,难怪栈道工程还没完工,已是游人如织。
其实,早在1932年底,闽东党组织就已派林公弟、吴基现等人,秘密来到寿山乡的前坪、岭鼓楼一带活动,革命活动迅速蔓延寿山乡各村;1933年8月,闽东革命领导人阮英平、范铁民、颜阿兰等在半岭自然村组建党支部和苏维埃政权;1934年9月,阮英平、范铁民在半岭自然村组建了中共宁屏第四区区委,发动贫雇农组织农会,率领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捐税”斗争。这些先期的活动,为后来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进驻和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5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一纵队就在寿山乡东盘村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抗战问题。东盘村是当时闽东红军独立师的主要据点之一。
由于时间紧,两位女红军的墓还没去细看。据说这是来自武汉的两位女学生,1947年牺牲在这里,村民们把她们掩埋在山上,年年每逢清明,都会到山里为她们扫墓。这里,还有一处红军崆,也是红军当年藏身的地方,可惜由于时间,也没有来得及细看。
寿山乡还有三位英雄人物值得记述,他们是陈国祥和苏正田和彭方操。1935年12月,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二纵队返回屏南根据地,向潘美顿医院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遭到院长拒绝。红军和屏南游击队占领医院,缴获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和其它物资。棉被和粮食分给棠口贫苦农民,药品和医疗器械运往周宁碧岩红军后方医院。走茶盐古道至寿山石坊岔时,遭到国民党省保安团一个连和屏南警备队的截击,双方展开激烈枪战。屏南游击队抢占有利地形,掩护闽东红军突围,顺利将药品和器械运抵后方医院。屏南游击队因寡不敌众,撤出战斗。撤退时,队长陈国祥身负重伤,落入敌手,押解途中,被其部属救出,藏在一瓦窑里疗伤,后因消息泄露,敌人包围了村庄,为救群众,他挺身而出,怒斥敌人,再次被捕,经严刑拷打,始终守口如瓶,于1936年1月25日壮烈牺牲。为纪念这次“反围剿”的重要战斗和英勇牺牲的红军游击队员,群众将寿山坊岔亭改名为“纪红亭”。另一位是寿山村的苏正田,他30年代初就加入了党组织,积极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5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展开疯狂清剿,苏正田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他严守党和红军游击队的机密。敌人得不到任何情报,就在他身上绑上石头,坠入金造溪深潭溺死。同样被残酷迫害致死的还有白凌村的彭方操,被捕后被押往霍童,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敌人在他身上缠上棉花泼上煤油,活活烧死。
1947年,由于中央派回来的闽浙赣区委常委、军事部长阮英平失踪,曾引发了福建城工部事件,许多人被叫到山里开会,就此牺牲,此事影响巨大,虽然解放后进行了平反,但对革命带来的损失是挽救不回来的。我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在地下党办公室工作,对此事有所了解,据说此事也发生在屏南寿山乡一带,但问村民,他们一慨不知。
寿山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地环境,为闽东革命提供了近二十年的庇护,为新四军老六团的成长,为闽东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在史册,永不磨灭。
红色记忆说寿山
前一段时间,专门抽空看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对里面描述的地主对农民的重重压迫感到惊讶:租地地租按三七开,农民种地只得小头的百分之三十,而地主需得百分之七十;借债利息按四分算,最低也得二分多。此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如民团捐、救国捐、剿共捐,塘堤费等等。农民即使丰收,除去地租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已所剩无几。在如此严酷的压迫下,农民走投无路,只有奋起反抗。
闽东革命从1932年9月兰田暴动算起,至解放前夕,整整经历了17年的历史。其中辗转各地,屡仆屡起,事迹特别感人。在这些辗转中,屏南寿山乡是一个重要的据点。我们知道,闽东苏维埃政府自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成立后,即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935年1月,敌人纠集了10万兵力驻扎赛岐,对闽东红军进行围剿,1935年1月16日闽东红军在柘荣西竹岔与敌人进行一场大规模战斗后,为转移敌人视线,即进行分兵,一团人马由马立峰率领向福安城阳方向转移,二团人马由叶飞、阮英平率领向屏南方向转移,一团人马由于叛徒叛变,马立峰英勇牺牲,遭到失败,二团人马在叶飞、阮英平率领下,终于在宁(宁德)古(古田)屏(屏南)一带埋伏了下来,因此才有了后来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发展壮大,和屏南棠口新四军老六团1300多人的誓师北上。这其中,位于宁古屏一带的寿山乡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寿山乡位于宁德、屏南、古田三县交界处,从宁德瀛洲而来的茶盐古道穿过全乡乡境,通过闽北建瓯直达内地。据说,闽东革命时期,闽东地下党建立起了四条交通线,经屏南寿山的就有三条,这些交通线为保障当时游击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们到寿山乡采访时,只见峰峦林立,森林密布,要不是已经通了公路,峰与峰之间虽可看见人影,但要走近,非半天时间不可,深感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里确实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而且岩穴耸立,暗道分布,也是红军藏身的好场所。我们到前乾村鸡角寨采访时,村民就告诉我们,鸡角寨是红军的据点,1947年,黄垂明、陈邦兴率领的福建民众自救军第二支队,就在鸡角寨成立,重要会议也在鸡角寨召开。现在,鸡角寨已开辟了栈道,人可攀缘而上,站在鸡角寨顶端,看脚下一片丹霞地貌层层展开,有如武夷山的风景,难怪栈道工程还没完工,已是游人如织。
其实,早在1932年底,闽东党组织就已派林公弟、吴基现等人,秘密来到寿山乡的前坪、岭鼓楼一带活动,革命活动迅速蔓延寿山乡各村;1933年8月,闽东革命领导人阮英平、范铁民、颜阿兰等在半岭自然村组建党支部和苏维埃政权;1934年9月,阮英平、范铁民在半岭自然村组建了中共宁屏第四区区委,发动贫雇农组织农会,率领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捐税”斗争。这些先期的活动,为后来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进驻和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5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一纵队就在寿山乡东盘村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抗战问题。东盘村是当时闽东红军独立师的主要据点之一。
由于时间紧,两位女红军的墓还没去细看。据说这是来自武汉的两位女学生,1947年牺牲在这里,村民们把她们掩埋在山上,年年每逢清明,都会到山里为她们扫墓。这里,还有一处红军崆,也是红军当年藏身的地方,可惜由于时间,也没有来得及细看。
寿山乡还有三位英雄人物值得记述,他们是陈国祥和苏正田和彭方操。1935年12月,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二纵队返回屏南根据地,向潘美顿医院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遭到院长拒绝。红军和屏南游击队占领医院,缴获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和其它物资。棉被和粮食分给棠口贫苦农民,药品和医疗器械运往周宁碧岩红军后方医院。走茶盐古道至寿山石坊岔时,遭到国民党省保安团一个连和屏南警备队的截击,双方展开激烈枪战。屏南游击队抢占有利地形,掩护闽东红军突围,顺利将药品和器械运抵后方医院。屏南游击队因寡不敌众,撤出战斗。撤退时,队长陈国祥身负重伤,落入敌手,押解途中,被其部属救出,藏在一瓦窑里疗伤,后因消息泄露,敌人包围了村庄,为救群众,他挺身而出,怒斥敌人,再次被捕,经严刑拷打,始终守口如瓶,于1936年1月25日壮烈牺牲。为纪念这次“反围剿”的重要战斗和英勇牺牲的红军游击队员,群众将寿山坊岔亭改名为“纪红亭”。另一位是寿山村的苏正田,他30年代初就加入了党组织,积极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5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展开疯狂清剿,苏正田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他严守党和红军游击队的机密。敌人得不到任何情报,就在他身上绑上石头,坠入金造溪深潭溺死。同样被残酷迫害致死的还有白凌村的彭方操,被捕后被押往霍童,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敌人在他身上缠上棉花泼上煤油,活活烧死。
1947年,由于中央派回来的闽浙赣区委常委、军事部长阮英平失踪,曾引发了福建城工部事件,许多人被叫到山里开会,就此牺牲,此事影响巨大,虽然解放后进行了平反,但对革命带来的损失是挽救不回来的。我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在地下党办公室工作,对此事有所了解,据说此事也发生在屏南寿山乡一带,但问村民,他们一慨不知。
寿山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地环境,为闽东革命提供了近二十年的庇护,为新四军老六团的成长,为闽东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功在史册,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