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2007-12-11 10:01:24)
 
新浪博客 新浪博客 > 游人 >  正文  打印
新浪博客 新浪博客 > 游人 >  正文  打印

人说山西好风光之---绵山


 
 
 

    “人说山西好风光”,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三晋大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前几天,机会终于来了,单位组织的集体出游目的地选在了山西介休的绵山。从石家庄沿石太高速西行,地势渐高,出娘子关即进入山西省境,一路上峰回路转、水绕山环,久困牢笼之人内心不免轻松异常。

    绵山,地处汾河之阴,属太行山系,是吕梁山的支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山间气候怡人、风景秀美,因形势绵亘几百公里而得名。相传,《东周列国志》所载“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曾在此山隐居,故绵山亦名介山,忠臣孝子的故事也增强了绵山的文化氛围。相传,东汉建安时代绵山已有佛教活动,后来三国曹魏建抱腹寺、唐代所建回銮寺以及建筑面积达三万多平米的道观—大罗宫,三教文化在此融合。虽然一些寺院年代久远,但原本的古建筑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只是由今人续建而成的仿古建筑而已。绵山闻名于世两千多年,作为历史文化名山,绵山集南秀北雄为一体,山光水色、文物胜迹数不胜数,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这次,我们趁着双休日的机会,也慕名来此观光游览。导游告诉我们,绵山的开发还只有短短十年的光景。当地一位善人出资逾十亿,重修庙宇、铺设天路,给人们创造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带给游客与自然山水、宗教文化亲密接触的快乐之时,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来源,这位富翁善人的名字也被刻上了石碑,立于绵山之上。

    我们的车驶进绵山景区,几十公里的山路,是绵延的观光大道。上山的道路路面不错,是专门修建的旅游专用线。但是因为要深入到重重大山的内部去,因此道路蜿蜒曲折,不停地转弯,不停地攀升。车的一侧是云雾缭绕的万丈悬崖,另一侧是见缝插针植满了绿树红花的陡直的山体。一路上各种转弯陡坡的路标频繁出现,驾驶的人需要格外专注,乘车的人却可以观赏云山雾海,只见山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那九曲十八弯似的盘山公路让我们毛骨悚然,初步体会到绵山无边无际的迷人风情。让人感叹开路人的智慧和勇敢。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赞叹叫绝。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车到绵山之边,下车后,举目望去,绵山虽然没有泰山黄山的雄伟气魄,但是他多了一分优雅细致在里面.踏着石板小路,我们感受着大山的气息,耳边穿来鸟儿清脆的鸣叫,身边溪水潺潺,绿树环绕,让我不尤的为大自然有如此造化而感动.因为绵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所以平时上山参拜的香客也来往不断,大家怀揣着美好心愿来到此处,还上心愿,寄托给诸神,寄托给大山,让壮丽的绵山又凭添了些许灵性.
    绵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主要是人文景色,后山主要是自然风光。

    我们在行进山中后,首先参观的便是人文景观区,这里拥有88座寺庙,2000余间殿宇,仅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面积即达30000平方米,为全国之最。而绵山虽在历朝历代甚至民国年间屡遭劫难却仍保留下很多的古建筑和碑刻、彩塑。其中,云峰寺石佛殿的全部构件都是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人文景观区的所有寺庙、殿宇均建于显赫的山林之中,是我国保存至今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其中,铁瓦寺是我国最早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建于抱腹岩中,为绵山第一胜景。抱腥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荡,整个抱腹寺的20余间佛殿建于抱腹岩的腹中,雪、雨无法侵及,险绝的景象实为罕见;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如此高的山峰上要建造规模庞大的庙宇实属不易,也充分显示出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值得一提的是,在抱腹岩下建有120节台阶,相传人世有108件烦恼,登上这些台阶你会将一世的烦恼忘却,但攀登过程中不可以回头,否则将捡回逝去的烦恼。抱腹岩,是天然形成的一个高60米、长150米、深50米的巨形岩洞。此洞可容200余间殿宇寺庙及万余名游人而不满,堪称奇观。“腹” 中古寺名云峰寺,亦称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1700余年。云峰寺内供奉的“色骨真身”佛像,是高僧圆寂后人们在其坐化真身上塑像,谓之“色骨”,当地人称为“真佛”。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慢踏入供奉大殿,眼前看到一排泥塑坐像,仍然保持着坐化圆寂时的本来形态,面部神态安详自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表现了很高的雕塑艺术。但由于年久剥蚀,泥塑脱落处有的手指、脚趾、头盖骨等裸露出来,还有的塑像衣服碎布仍清晰可辨。
    我心中默念佛号,一一敬拜,生起了无限的敬仰。看着他们脸上保留着的笑容,心里仿佛已经感觉到了他们的慈悲与满足,身上从头到脚都流下一股清凉风,心中一片清净,充满法喜。
佛学是个实证的学说,很多时候不会对你讲“为什么”,而让你自己修、自己悟,让自己证得“是什么”。眼前这些先圣们将自己的法容,通过不可思议的方式留存给我们,不正是想让我们这些只满足于感觉快乐的人们,看到另一种生活的状态,从而指引我们自己懂得佛陀的教育“是什么”吗?
    从山上下来后,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感觉到佛学的渊博与伟大。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精勤修行做出来的。有这么多高僧大德们自身的榜样,还不够我们去学习和激励自己吗?

    徜徉在深陷的山腹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崖峭壁上挂满灯笼和铜铃。据说,过去每逢旧历三月十五绵山庙会,善男信女雇挂铃人从抱腹岩顶延索链攀岩挂上,而今已变为游人许愿和还愿的地方(许愿挂灯,还愿挂铃)。
    沿抱腹岩而上有一个高70多米的绝壁,由山顶垂下两条铁索,每条长60米。这就是绵山铁索岭铁索,爬于铁索上,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绝壁,手抓脚蹬铁环,沿75度的峭岩攀援而上,可至绵山峰顶。  
    如果说人文景观区概括为险峻,那么自然景观区便是秀丽。从人文景区径直往前便是“水涛沟” 水涛沟是后山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有五龙瀑布、水帘洞、苍岩古道、奇树怪石等景观。这里曲径怪石,树木荫翳,瀑布各异,凉爽怡人, 源源不断得泉水从山中涌出,层层而下,形成多级瀑布, 泉水在毫无人工修饰的小山沟里潺潺地流着,在地势稍高的地方还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呈现出一派纯天然的自在,我顿时觉得长途劳顿的疲劳被这水悉数冲洗了去。我们逆着泉水流淌的方向朝山里走,山道是石板砌的,并不整齐划一,仍然保持着石头们本来的棱角,有意无意地被整理成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我不知道几千年来,这里发生过多少或动人或凄惨的故事,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说明牌,上面写着这个地方曾经如何如何,旁边会有相应的雕塑、碑刻,或神话传说,或佛道仙痕,或先人足迹,在山沟里繁密地分布着,游人一路上不停地看,不停地思索,于是这样一段旅程,竟成了一次新鲜浪漫的文史知识学习。有些雕塑明显只照顾到了趣味性,却很不够艺术性,如同到偏远的山庄做客,因为主人厨艺有限,做出来的食物尽管多,味道总是不能和大酒店相比,但是这种尽心竭力的铺陈本身所带给人的,是因人而异的享受,会心一笑的同时,觉得人情很温暖。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我是第一次看到河床上的巨石被依照原先大致的形状做成雕刻作品的。于是,我就看到这段水里游着一条巨龙,龙头就在岸上张着大嘴巴冲着行人;那里会有若干条活灵活现的石头鱼或者小牛什么的。这样的东西随处可见,刻意找却未必能看到,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某个奇妙的角度,有仿佛信手拈来的精彩石雕,于是忍不住欣喜开怀。最妙的是我竟然在一个流淌着泉水的小斜坡上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寿星老人浮雕,水纹和胡子的纹路惊人地一致,水就在老寿星的脸上流着,水色让他的脸也仿佛表情鲜活了起来,大家都啧啧称奇。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河床精致,河水自然也不会逊色。山势幽深陡峭,因此处处瀑布处处水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印衬着边上奇石凌空、杂花野树,形成一道悠长的画廊。最喜欢那条从几十米的高处跌落下来的瀑布,仿佛喷珠洒玉一般,在悬崖下形成一幅宽宽的水帘。游人们纷纷驻足远远地看着,也有顾不得路湿石滑,也顾不得听同行伙伴的呵斥,绕到了瀑布的下方,循着山石小心地钻到了瀑布的后面,站稳后伸手接着瀑布带起的水雾,隔着水幕看外边的人指指点点,兴奋得大声嚷了起来。由水涛沟逆上,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体.主要有:五虎山、仙童坐龟、水牛竞渡、虎神护药、二龙戏水、碧溪垂钓.佛香亭、五龙树、神泉浴、牛角挂书、知章醉酒、虎口脱险、封侯挂印、巨蟒护生、双龟驮经、天堂知音、金鱼戏豹、五龙飞瀑、七星仙桥、刀劈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群仙拜月、水帘洞府等等。二龙戏珠,相传五龙因绵山祈雨误事受罚后,遍体鳞伤。龙母爱怜儿子,便嘱它来五龙潭洗浴治伤。五龙飞至此处,但见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由天而降,落入水中。不几日,五龙便痊愈了。这时,龙母惦记儿子,令四龙前来探望。兄弟相见,在水中戏水玩耍。百姓视他们为水涛沟守护神,遂在此建造二龙戏珠。水牛竞渡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便立大志,要遍历千山万水,考察华夏水系.为写《水经注》一书,北魏太和十一年(478),来绵山考察水源,携附近村民,亲临此地。在休息时,突见水中冒出三股黑烟,变成三个巨大的鳄鱼向他袭来。郦绝望中见一毛皮黑亮的水牛拔地而起,和鳄鱼展开激烈的搏斗。正在绵山上方巡游的水官见状,便将鳄鱼定在此处。那水牛也突然消失在水中。郦为感谢这富有灵性的水牛相救,便在这里塑此像。随同的介休龙凤村村民观之,顿悟神牛之灵,也在龙风河畔修建了牛王庙,以镇龙凤河水患。过去龙凤村常有洪涝之灾,自从有了牛王的保护,洪涝之灾很少发生。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栖贤谷栖贤谷是二十五亿年前生成的天然峡谷。道路一侧是绝壁罩顶,另一侧的悬崖深处仍然在不断升出云雾来,窗外高山森森深壑幽幽,秋叶红绿缤纷,不断有旖旎的景色陆续呈现,一面硕大无朋的石头墙,上面被认真地刻了一万个“寿”字,字体各式各样的,绝无雷同,但是由衷的祝福却是相同,于是我们一边互相打趣“祝你万寿无疆!”一边走到墙侧慢慢攀台阶。没有比这里的台阶更好玩的台阶了!至少我从前绝没见过:石块筑成的台阶,或大或小,每一个石板上,都浮凸着一只小乌龟,缩起头的,伸了脖子的,蹬了地打算跑的,团了一堆儿正在睡觉的……都只是个大致的轮廓,却足以能让每一个踏上来的人感觉到新奇有趣,不知道修这个路的人是怎么想的,在一万个“寿”字一侧又弄出这么多式样绝无雷同的千年王八和万年龟来!于是我们随着人流,步步祁寿,步步积福,被乌龟们顶力“驮”着,来到了碑林。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古今中外所有咏颂绵山的诗辞歌赋几乎都在这里了。这里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大型碑林,大多数的碑是簇新的,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名人骚客达官贵人们咏诵绵山的墨宝被用石头仔细刻了下来,看来是希望流传千古、在若干年后做文物的。这里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明显被粘连过的旧碑,大约是上个世纪连续几次惨绝人寰的人祸的残迹。所有的碑们都被安置在园林样式的一个大花园里,有精心培植的各种植物相伴,有长廊和亭子为它们遮风雨。一种细长的柏树被修整成了欧式园林中的螺旋状,下边是一丛丛开得正艳的串串红,绿树红花看上去很赏心悦目。有道路一直连到山上,石头的台阶,逶迤着,步步登高,通向绵山深处最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栖贤谷”,那里,是著名的介子推隐居的地方,也是他的墓地所在。 

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相传,春秋时晋国多难,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死太子中生,又危及公子重耳,迫使重耳带上家臣外出逃L。贤臣介子推随从,竭尽忠君之道,在艰难困苦之时,曾割股肉熬汤以啖公子,史称“割股奉君”。流亡19年后,在国人内应和泰国帮助下,重耳得势复国称霸。重耳返国即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他首先赏赐从亡者,一个个都封官晋爵、唯介子推没有夸功,俸禄也就没有给他。介子推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文公回国承嗣,这是上天的安排。可是那几个从亡者却把这说成是他们的功劳,这不是贪功争赏,蒙骗君上吗?我实在难以同他们共处了。儿决定出走隐居。”母亲说:“你真能这样,我和你同去。”于是,介于推逃禄不仕,偕母隐居山林。时有同情介于推遭遇者,在宫厅贴厂一张无名帖,上写“龙飞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人其宇。一蛇独怨,均不见处所。”晋义公见之说:“这是说介子推呀!由于我为君王的居安处优,实委屈他了。”
    于是,急忙派人到处寻找,终闻介了推偕母隐居绵山。重耳亲自前往,派人沿山白般呼唤,怎奈此深林密,空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重耳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有名的孝子,如果火烧绵山,他必背母而出。结果,大火绵延三日,仍不见介子推母子的行踪。火熄后入内寻找,才见他与老母相抱,被烧死在一棵树下。这时重耳懊悔万分,追悔莫及。为纪念介子推,重耳把四周之地封为介子推田,将绵山改称介山,把定阳县改为介休县,并定每年焚山这一天(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又传说,重耳将燃后的绵山残本做成本履,走起路来呱嗒作响,以提醒自己莫记介子推。自此,把尊贵的朋友称作“足下”。

 路很长,台阶很陡,介公墓就在山颠的最高处,也在白云最深处。台阶的头是一个小小的石头牌楼,牌楼的尽头是隆起的一个小山丘,其上松柏葱茏花草繁盛,前面是神兽、文官武将、供台、碑厅,皆为本地特有的花岗石质地,大多是新修的,崭新崭新的痕迹,样子在极力摹仿那些残断的旧物。墓前有残存的古碑,其上字迹模糊,已经碎成了许多片,有明显的粘合的痕迹,与其它的新石头构件一起,形成一种触目惊心的沧桑痕迹。
    栖贤谷亮点是悬空的铁索木梯和沿途的清泉。九曲一线天,人行吊桥之上有惊无险,脚踏瀑布奇异自然,而山崖峭壁间喷发的泉水又宛若盘龙吐露,真可谓是山中有水,水上有山,诠释了山林的奇特之美。这里孕育了介子推背母丧生的故事,也因此为这座天然山林增添了奇幻的色彩。顺流直上山顶便是“水帘洞”,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的绵山石桐水就是这里……,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3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沿“石桐水”出岩沟,总长75公里,沿途要绕30多个弯,跨20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人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写的狰狞怪管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独特的自然风光,无丝毫人工雕琢的迹象。人说山西好风光--绵山
    绵山以儒、释、佛古寺庙及自然凤光著称。庙宇建筑依山而建,其奇、其巧、其险,令游人叹为观止。夜幕降临点缀以霓虹灯光更是美妙绝伦。其后山沟壑绵延屈伸,石牛、石娥、石龙、石猴等动物石雕栩栩如生,与沿途溪流、瀑布、险山、峻石融为一体,堪称天公之作。绵山道经书文书雕石壁,是人文、艺术与大自然完美结合,包含浓厚地宗教地方文化底蕴。可谓风光之游!宗教之游!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