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虽然那时物质还不丰富,但我和很多小朋友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平时满衣袋火烧的胶泥蛋蛋、撕下作业本子纸叠成的一摞摞摔片之外,就是拎着能打砸炮的木制手枪,模仿敌后武工队等电影里的英雄展开激烈的“游击战”等等。
平时玩得比较开心的小朋友,年龄都相差不多,不是属狗,就是属猪,大一点有属鸡的,也有属猴的,最大的属羊,长我三岁,是我们的“头人”,外号四愣,长得比较结实,浑身黝黑,经常光着脚丫,那两只脚板简直能与鳄鱼皮媲美。我们曾经亲眼见他用手直接捏出墙格拉里肥嘟嘟的蝎子,所以他在我们小伙伴中威信特高,号召力也特强。
一天中午,烈日当头,树叶子都被晒得发蔫,尖叫的知了声此起彼伏,把那酷热的夏季定格在永久的记忆之中。此时,四愣让小胖子二华通知我们说有“军事行动”。后来才得知这次“任务”是向镇子西边的一片黄瓜园查看“敌情”。为了便于看管,当时生产队早在瓜园四周打起了土墙。
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四楞“侦查”发现,瓜园东面的墙外是半人深的倭瓜地,而倭瓜地的东南方向,不知什么时候破开了一个能钻进钻出的小圆洞。四楞在前,我们几个随后,匍匐前进,渐渐深入到挂满大小不等的黄瓜架下,眼看着就要取得初步胜利。突然,二华竟然痛苦地“哎吆”起来,原来是他碰到了黄瓜架子下面的一个马蜂窝,被激怒的小黄蜂蜇了。
还是四愣沉着冷静,他低声告诉大家:“都趴好,别动,谁动马蜂就蜇谁!”这个方法果然凑效,几只马蜂从我身旁嘤嘤飞过,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纪念。接着,我看见四楞脱掉上衣,又掐了一些黄瓜叶放在上衣内,然后悄悄靠近那只马蜂窝,用上衣对准马蜂窝迅速一裹,蜂巢被端掉了!由于二华被蜇,叫苦连天,这次行动宣告失败,不得不重新从那个洞口原路返回。
后来我慢慢知道,别看马蜂蜇起人来很凶,其实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你去招惹它了,让它感到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时,才本能地表现出这么一种自卫行为。
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同班几个小朋友在去厕所的路上,突然群蜂飞舞,见人就蜇,我也未能幸免,面门被其中一只黄蜂刺中,旋即是钻心的疼痛,这才知道那次“行动”中二华为什么那么痛苦了。
就在我们痛苦不堪之际,远处却传来一阵阵得意的哄笑。原来是另外一个班内的几个“捣蛋虫”搞的恶作剧。学校厕所位于校园的最北部,在通向厕所那条青砖铺成的林荫小道上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马蜂窝,平时一小群马蜂在蜂窝周围飞来飞去并不蛰人。可是这一次是“捣蛋虫”们躲在远处,看有人经过,便用小砖块投向那只马蜂窝,以至于让马蜂还以为是我们故意挑衅它们才倾巢而出,弄得我们几个鼻青眼肿。
为了报复那几个“捣蛋虫”,我和其他小朋友也曾以牙还牙,事先侦探好哪个地方有马蜂窝,那几个“捣蛋虫”大概在什么时候经过,然后在他们经过时便用小石子或小砖块投向马蜂窝,竟也出了一口恶气。
后来,我们居然在镇上的一条主街道岔路口处一棵不算太高的洋槐树冠里发现了“新大陆”,悬挂着一只足有两只鹅蛋大小的马蜂窝,这也是对付那几个“捣蛋虫”的有力武器啊!可是我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那几个“捣蛋虫”的踪影。怎么办?此时正巧对学生很严厉的算术老师由街南向这棵洋槐走来,躲在不远处的我们几个不由分说,待那位老师接近蜂窝时,便将手中的砖瓦石块抛向那棵槐树,立即引出群峰出动,包围了那位老师,只可惜这次策划没有见到什么成效。因为那位老师戴着草帽,长裤长褂,那些马蜂只是在他头顶上方飞来飞去,蜇不住他。而另外一个过路的中年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正在他不知所措东张西望之时,我们几个早已撒腿远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