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然没有看到日全食,可我还是感到收获多多

(2009-07-24 09:36:34)
标签:

观看日全食

科普知识

尊重客观规律

生活随感

和谐社会

神奇大自然

杂谈

分类: 杂谈随感

    公元2009年7月22日上午,地球人迎来了近500年才遇到的持续时间长达6分钟左右的日全食。此前,笔者曾经有过美好设想:无论如何也要在日全食发生的时候,在室外感受一下数百年一遇的壮观天象,同时拍上一组照片,留下珍贵的世纪镜头和永久性纪念。

    而这次日全食的前一天,笔者所在地断断续续下了一夜的雨,一会儿雷鸣电闪,一会儿狂风呼啸,一会儿雨打窗牖,加之想到即将来临的令人震撼的时刻,弄得笔者几乎一夜未眠,待迷迷糊糊醒来,已是早上七点。此时,天空乌云滚滚,地上尚存少量积水,一阵阵夹杂着零星小雨的晨风拂过,扑面是习习凉风,这同前一天难耐的酷热形成了强烈反差。看这阵势,再过两个小时,天气也不可能转晴,眼看着观赏的美妙计划即将成为泡影,只能寄希望于马上到来的白昼下的短暂黑夜了,不免生出几丝遗憾。

    由于工作需要,上午八点半,笔者参与本单位的一个比较紧急的临时会议。这时,室外依然是阴云密布,位于办公大楼第十层的会场内,灯光彤亮。会议刚开始的时候,笔者还不时地向窗外张望,关注着外面悄悄发生的变化。可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笔者和其他与会者一样,思绪渐渐集中到正在讨论的话题上了,一直到十点半左右讨论结束,也没有在意刚才的天空到底有何异样变化,是全黑了呢,还是半黑了呢?全然没有印象。

    相对于那些直接观赏到这次奇异景观的幸运者来说,笔者确实感到失去了这辈子再也碰不到的如此佳机,毕竟500年才有这么一次啊!可是事过之后,笔者并不觉得为此后悔,反而感到有不少收获,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客观条件不允许,毫无散去之意的密密乌云不仅挡住了太阳的光芒,而且还挡住了日全食发生时的美丽景观,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而且像笔者这样因天不作美或因公务而不能一睹壮观天象的同仁恐怕不在少数,虽然有机遇,但并非人人都能抓住;第二,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同夸父逐日、九羿射日那个神话时代简直是天壤之别,今人完全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现场直播欣赏到各地食甚、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同一时间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度日全食的微妙变化,笔者也正是在事后才从电视、网络重播的影像资料中弥补这一不足的;第三,科学的结论有时并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去直观验证,人类在经过“日心说”、“地心说”、“天圆地方”等等艰难的科学探索之后,如今日食月食这些已普及到普通百姓之中的科学常识,再用过去那种 “天狗吃日”等思维来诠释日食现象,恐怕就会被人讪笑为无知的科盲了。更多的人们已经明白,这些天象奇观如同风雨雷电一样,司空见惯,已经不再神秘。

    当然,笔者列出上述理由,并非“酸葡糖效应”式的自我安慰。如果当时的客观条件许可,谁不想一睹这次的壮美奇观呢?然而笔者想说的意思是,从表象上看,当客观条件暂时不允许的条件下,就必须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服从客观;而从本质上看,虽然有时客观上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完全可以通过缜密的逻辑思考和科学论证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是因为,同样是观看这次天文奇观,而天文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百姓等不同人群的理解和收获,显然是各不相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次日全食观测的热度正在逐渐下降,最后将趋于往日的平静和理性。笔者发现,透过这次观测日全食的背后,引发的是人们对科学本质的思考和对科学态度的反思。尽管宇宙天空浩瀚无垠,星云密布,但大自然始终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有序运行,恪守着和谐相处的天然法则,这对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优良秩序,的确有着多重借鉴意义,那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如果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那么一切就顺利,否则,将会受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笔者以为,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次日全食热潮的内涵和外延,不论是亲眼看到也好,还是没有看到也罢,只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用心体味,深入思索,就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