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旅行 |
分类: 寻梦珠穆朗玛 |
发表时间:2005-9-27 18:25:00
昨住巴塘,早晨六点半起床,7点钟早餐,加完油快九点出发,下午四点半到达左贡,午餐(或者说是晚餐更为合适),晚上十点半到达八宿,11点晚餐(或者说是消夜)。
扣除午餐一个多小时,在车上行进的时间12个小时,又是紧张赶路的一天。
从成都出来之后,所有的加油站都是规模很小的,基本上93号油都只有一个油枪,所以12辆车每次加油都是一次大的行动,要很久才能完成。而且油价开始贵起来,我们在八宿加油的时候,93号油的价格是5块多,据说越往前走,越贵,也是市场规律的一种体现吧。
今天的路段选择很有意思,我们从巴塘出发,经左贡到八宿,期间翻越了数座高山,卡拉山口海拔5008米,这是车队第一次上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很多人开始有了更加强烈的高原反应,我自己还好,基本上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不知是金蓝沙的功效,还是红景天的功效。不过我一直认为,其实高原反应,固然有缺氧之后身体的正常反应的因素,但是除此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作用,主要是自我的心理条件能力,如果精神上产生惧怕心理,不自信,高原反应一定会很强烈,反之,即便有些症状,应该也会很快适应过来。
为此,车队的领队一直不让队员报海拔高度,就是怕有的人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我自己的手表上有时时显示的海拔等数据,虽然可能会有些误差,但是基本准确,看着车队从4000米行驶,上到5000米,再下到3000米等等数据,也另有一番高原的风情。
今天的路况依然艰难,但是和昨天的路况相比,又另有不同。昨天翻越的高山,山沟的路况,其实更接近于拉力赛赛道,而今天的路况,则是一种险中的美。
车队今天的路程虽然只有470公里,但是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越,从队员们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到处是风景,到处是流连。
穿越金沙江的路程相对不那么惊险,因为路是在山脚下行进,临江的一侧落差没有太大,只是路况不好,还处于修路状态,塌方和滑坡的遗迹依然横在路中,各种落石散落路中,修路的堆料占据了路的很大宽度,剩下的仅够一辆车行进,如果对面来车,必须提早预见,找到宽一些的路面,先停靠在一边,等待一方通过后才能继续前行。我们的车队几次碰到这种情况,错车的时候,几乎车挨着车,轮子还要占用路边碎石的空间,才能勉强通过。
这种路况,最危险的是路边的路基,因为修筑在悬崖上,一旦因为雨水或者其它原因,出现不结实的路段就比较可怕了,车轮压过的时候,会很容易出现翻车。
穿越澜沧江的路段最险,也最美,和中央台拍摄的川藏公路片子很接近,盘山公路是从山顶翻越高山的,路的一侧是高山,另外一次是几百米高的陡峭的悬崖,悬崖底下是奔腾的澜沧江。公路的路况非常差,本身很窄仅能容纳一个半车身的路面,因为靠近江水一侧的路基很多地方下陷,塌方,以及维修的材料堆放在靠近山体的一侧,所以导致路面非常狭窄,车队的通过时要一边避让塌陷的路基,一边随着山势转弯,很多弯都是急弯,通过时要时不时一侧轮胎压着小山包似的修路石料才能过去。
车上的队员,有恐高症倾向的甚至要求回到车的内侧就座,更别提去看悬崖下的风景了,司机更是需要车技,以及很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真的会感到腿软,不敢开的,因为从前档风玻璃向前望去,你会把前面的狭窄路面,路面上的碎石,左侧悬崖边一块块塌陷的路基,以及悬崖的陡峭和几百米下面的奔腾江水都一起收入眼里,开过去的时候,直的路基本上不会超过200米,都是转弯,爬坡,下坡。很是刺激,也很是壮观。
经过怒江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车队在夜里行进在土质路面上,前车扬起的灰尘让后车眼前一片白茫茫,需要细心地等到灰尘散开,才能看清车前的路面,作出驾驶动作。
向怒江开,要越过的高山叫叶拉峰,海拔据我测算的是4200米,实际海拔可能在4500米左右,要高些。穿越叶拉峰的公路堪称中国最壮观的盘山公路。
以前,记得看过一篇考证抗战时期中缅公路中一个叫24拐的地方的文章,因为一个记者拍摄了一幅照片,24道胳膊肘弯的公路翻越一座山,发表在国外媒体上,显示中国抗战时期后方运输线的艰险,影响很大。
穿越叶拉峰的公路要比24拐壮观很多,穿越之后,在车载台里大家交流感想,装有GPS的6号车报告,根据GPS的记录,我们穿越的直线距离是4公里,但是车队开了近一个小时,经过的拐弯弯道一共80个,其中转弯度小于90度,也就是说基本上是胳膊肘死角转弯的弯道有48个,而近乎0度,或者说是180度掉头的弯道有接近20个。
因为是夜间行车,你会感到迎面车灯在闪烁,但是当你下意识想避让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那是在几道盘山路之外的车,是在你脚下或者头顶上的车,只是由于盘山公路的拐弯过于密集以及特殊的死角弯,让你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已。
下山后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藏胞告诉我们,那里有99道弯。有队员已经开始在制作,会把GPS记录下来的行车路线分析和上到网站,我想其实是80道弯还是99道弯并不重要,如果虽然官方出版物也有说卢沟桥的狮子一共有多少个,但是每个人去桥头亲自数一数的时候,还是会发现,其实每个人数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这其实就是神奇或者壮观的创造带来的精神与物质合一的感观效果吧。
但是路况确实很挑战,据说我们的一辆车在走澜沧江段的时候,差点冲下山崖。
叶拉峰的99道拐,虽然没有能够在白天看到真面目,但是夜晚的穿越,留下了另类的记忆。晚上吃饭的时候,同屋室友感慨道,走了此次珠峰之行,人生观和对世界的领悟都可能发生变化,原来看重的可能以后不再看重,原来忽略的一些东西,可能未来会用心去追求。我深以为然。
8号车的孙总在车队现在好像小有名气,一个是因为大家都隐隐约约知道,8号车有一个人酷爱开车,开了从北京出发后的路程的至少一半,而且一开就是六七个小时,当然,很多车都有这样的队员,被大家信任成为主驾。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知道孙总的运气好。
我们车进入高原之后,是我和刘车长轮换开车,昨天和今天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段艰难也好,惊险也好,刺激也好的路段,都是轮到我开车,都被我赶上了,所以大家说我运气好。昨天的两个大沟的赛车路段200公里,今天的澜沧江山顶路段100多公里,怒江的99道拐路段200多公里,都是我在驾驶。
确实幸运,因为坐在方向盘后通过这些路段,和坐在车里是有不同的感受的。虽然体力有些透支,但是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在自己不开车的时候,坐在后座就能睡着的状态了。估计各车的驾驶员的情况类似,因为出发七天以来,确实是一直在早七点到晚十一点这样的节奏中度过,对于我们这些平日缺乏运动的人而言,确实挑战极大,好在我基本上没有高原反应,加上意志力的作用,基本胜任吧,至少是到面前为止车队中状态最好的人之一。
今天中午12点多,我们过金沙江大桥,正式进入西藏境内。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名气很大,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神圣的感觉,但是金沙江大桥其实很小,宽度大概只有单车宽度,长度也只有50米左右,而且现在已经成为危桥,我们只能一辆辆分头通过,不过在不远处的下游,一座新桥的桥基已经建设完毕,估计不久就会通车了。
晚上9点,我们通过怒江大桥。名气更多的怒江大桥,其实更短,但是有武警守卫。向导介绍说,在修建川藏公路怒江段的时候,死了不少建设者。这一段,所有的公路,都是在两岸的岩石山体上,把施工者从山顶用绳子垂下来,从山体的岩石中凿出来的路面,大桥的建设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所以路面也是不宽,一侧悬崖,一侧峭壁,险峻异常。
如果怒江大桥受到破坏,川藏线就会断掉,不象其它路段,可以找路绕行,这里,是没有任何办法绕行的。所以有武警严密保卫。据说很多旅游者开车经过这里的时候,都留下了很多故事。我们还好,警卫只是要求我们关掉大灯,一辆辆开着示宽灯通过。
今天走的路段,是从康芒开始的,一过康芒,藏区的特征就很明显了,还是有很多小孩子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招手,甚至跑到路中间去拦车。但是也许是这个地区比较贫穷,也许是此地藏族的文化――据说,在这个地区,如果男孩子没有进过公安局,是讨不到媳妇的,因为村里人会认为如果男人连抢和打架都不会怎么能够保护媳妇?奇怪吧,康芒地区就是这样的状况。
虽然我从北京买了几百支的铅笔和田字格本,橡皮之类的文具,准备送给沿路的孩子,但是这样的状况使得我们刚刚开始分发就停止了。
我们车队的一辆车,在通过村庄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孩子站在路之间拦车,停下车来,一群小孩子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拉开车门就抢车里的东西。据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车队开始一上车就锁车门,通过村庄的时候快速通过,不敢停留,哪怕是遇到搭车的,献哈达的也不敢停留,过村庄的时候,对于那些经常在路上不紧不慢漫步的牦牛、驴子、山羊,也是不鸣镝,不着急,老老实实避让,避免麻烦。
我们的向导有一位是赛车手,廖老师,一位是在川藏测绘队干了20多年,现在为唐师曾工作室开车专门去无人区的霍老师。他们都是经验丰富,而且一看便知的户外人。据他们讲,今年是走川藏线的最后机会,因为明年维修的路修通后,可能大部分都是平坦路面了,要想再找这样的艰苦路,可能没有机会了。反正大家此次出来,不是旅游,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抱着到达珠峰的目的的一次探险和挑战自我的行程,当然希望是这样的路段了。
一天时间里,横穿中国著名的三条大江,很是刺激,也很难忘。拍了很多照片,以后慢慢整理吧。
陶然,西藏,八宿,200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