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瀛—— “北京三部曲”

(2010-08-13 05:18:27)
标签:

宁瀛

姚树华

黄宗洛

女导演

白银帝国

民警故事

找乐

北京

文化

分类: 电影

http://s5/bmiddle/4ff891ach8da926a0e214&690“北京三部曲”" TITLE="宁瀛—— “北京三部曲”" /> 

第四代女导演佼佼者当属黄蜀琴和张暖昕,宁瀛则可以称为“第六代”女导演中的翘楚,她虽是北京电影学院赫赫有名的“78级”中的一员,可她的影像风格与发展轨迹不同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她不以女导演立足,也从不强调女性身份。1981年她考取公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在意大利国家电影实验中心学习、工作。她师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还当过贝尔托鲁奇《未代皇帝》的副导演,后来她从意大利归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初执导筒,从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间,完成了她的“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这三部电影系统刻画了九十年代北京人的生活图景,为巨变的中国留下一段集中、系统的历史影像。

http://s1/bmiddle/4ff891ach8da932fdc340&690“北京三部曲”" TITLE="宁瀛—— “北京三部曲”" />

 《找乐》中的老韩头(梁宗洛饰)在戏院离职后百无聊赖,在公园认识一群京剧票友,几十年的耳濡目染,他深谙京剧门道,很快与那帮老人交上朋友。此后他开始兴致勃勃地筹办老年京剧活动站。很多人参加剧班更多是找乐的心态,而老韩头热心过度,他立考勤制度、对戏班管理严格,这引发了戏班的内部冲突。这部电影中老戏骨梁宗洛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其他业余演员也分外出彩。弥漫其间的老北京味让现在的观众看后,不免感怀世代的飞速变迁。《民警故事》也是平民生活味十足的影片,如今片警在社区中丧失了传统意味,影片中民警与老百姓的关系微妙而充满趣味。片警管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像打疯狗、逮卖黄画的、捉天桥下设小赌局骗钱的、还有外地青年尾随女人耍流氓的。其中有些细节看着特有乐子:民警逮住一个嫌疑犯,他被拷在暖气上,还奋力扭着头看电视,被警察一次次按回去,他都顽强地扭过来。管片的老师傅王连贵检查养犬户时,遇到难缠的王小二,他养犬不承认,还不让民警入户检查。警校刚毕业的杨国力带人将他带到派出所进行教育,谁料他拒不接受批评还出言不逊,杨国力由于年轻冲动,忍无可忍地打了他。所里开会批评了他。这一节也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http://s3/bmiddle/4ff891ach8da94ed35ca2&690“北京三部曲”" TITLE="宁瀛—— “北京三部曲”" />

  要说最深刻表现九十年代变革的影片,当属宁瀛的《夏日暖洋洋》了。时代变了,城市不断拓展,随之隐藏人性背后的心理和观念也急剧变化。出租车司机冯德与妻子林芳离婚后,与爱吃醋的女友吵闹,遇到图书管理员赵园缠绵一晚,后来发现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冯德穿梭于都市,拼命地拉活,还被一帮社会流氓戏弄、殴打,遇到打车给不起钱的农民,他居然勒令农民脱光衣服肆意羞辱。后偶遇一名主持人,参加马克西姆酒会,冯德与其间的氛围格格不入,喝醉酒耍酒疯被服务员赶了出去。此时一位女孩上了她的车,她哼着张艾嘉的《爱的代价》,边唱边流泪,痛哭之后问他:“师傅,你失过恋吗?”在影片中,北京就是个硕大的工地,立交桥下排队买盒饭的民工、公园里以各种滑稽姿态维持生命的老人、马克西姆餐厅里一张张充满欲望和奸邪的面孔、熙攘的车流,万头攒动,微弱如尘的人群,透过镜头你看到浮华都市的陌生与无力,这一切的根源是来自人、事、物不停歇加速度地消失,你会因为这样的消失感到难过。

   纵观宁瀛这三部片子,风格追求上有“意大利现实主义”特征,剧情中都暗含社会机制与人的关系,且有温柔的反抗。像根据陈建功小说改编的《找》讲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民警故事》里平民与体制的关系,《夏日暖洋洋》则是人面对社会剧变后,对于自我认同的犹疑与惶惑。宁瀛曾在访谈中提到了关于电影审查,自己到了电影局通不过,感觉哪个画面都有问题,修改意见一页页,也不知如何动手去剪。像一辆车用卡车开过去,他们会联想到某年的特殊政治事件,公园里一帮练气功的,他们又联想到某某功。剪辑会让影片支离破碎,同时也严重伤害了人们的观影情绪。

    新世纪宁瀛拍摄了《无穷动》和《A面B面》,《无穷动》中充满对主流话语的挑衅,洪晃、刘索拉、平燕妮、李勤勤四个中年女人啃食鸡爪、大肆谈性的特写镜头令观众乍舌。我看了这部带有女权意识的影片,并无惊喜,深感索然无味。宁瀛的思维转化,相信商业电影可以流水线运作。她认为:“电影市场在转型,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在商业和艺术两个渠道上都有所尝试。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新的挑战。” 她越来越理解导演索德伯格,为何总是交替拍摄商业片和个性电影,“原来这其中存在着螺旋上升的可能。”我个人认为她的话不无道理,可是她转化得并不成功,她电影《A面B面》用悲喜交加的故事对社会上的“时髦病”进行观照,诸多片段均能引人思考。她尝试用标准意义上的喜剧形式,触碰一个相对陌生的题材,想法独特而大胆,但缺陷也很明显——喜剧精神过于肤浅,剧本质量也天然欠缺。

 

 

 

姚树华—— 《白银帝国》

  

    旅美华裔女导演姚树华,斯坦福大学戏剧博士。早年剧本《窦娥冤》发表在白先勇的《现代文学》杂志上,短篇小说《天女散花》被收入《台湾现代小说选》里。她有丰富的戏剧经验,曾为旧金山首席职业剧团ACT和台湾国家戏剧院等执导过逾30部舞台剧。史诗片《白银帝国》是姚树华导演的电影处女作。

http://s1/bmiddle/4ff891ach8da95bf09390&690“北京三部曲”" TITLE="宁瀛—— “北京三部曲”" />
   《白银帝国》改编自成一的《白银谷》,和电视剧不同,弱化了商战而侧重商德。影片有史诗情怀却没纵深感,情节欠缺波澜起伏。主线是康三少爷(郭富城饰)与继母杜筠清(郝蕾饰)的情感纠葛,康老爷(张铁林饰)与康三少爷俩父子商业精神的传承,颇有《教父》的意味。导演对于细节的刻画精致有神,由于铺陈过甚却显得乏力。

   片中的康三爷与邱掌柜“夜斗群狼”一场甚为抢眼,其中大气平和做事滴水不露的戴掌柜这一形象却塑造得浮光掠影,影片喻示着女人杜筠清所起的关键作用,是她激励着康三爷崛起,后面是靠“仁义”撑起来,让人感觉虎头蛇尾落了下乘。当然对于的导演首部作品不应过于苛刻,诚然工作人员和导演也想刻意求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