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云寺,位于天平山山北,也属天平山景区的一部分。其位置,与法螺寺几乎处于南北同一条轴线上。只不过天平寺在山上,而法螺寺在山下。两者间隔的距离,只不过一条并不长的山路而已。



从法螺寺山门前的登山道上山,发现山路还是比较崎岖的,颇费一些腿力。尽管如此,我俩不一会还是到达了天平寺的山门前。



原来我以为天平寺,就是一般常见的佛寺。但进入了寺院,方才了解到它自有特色。乃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中百姓自发筹资,在天平山后山,为纪念清末江南名医叶天士而建。这同五峰山道院供奉苏州地方上的名医张仲景基本相似,看来苏州地界上真的是名医代出啊。



天云寺初建时,只是一座小庙。经天平山管理处接手后,成为“叶天士纪念馆”。经数次逐步扩建,才形成目前之规模,主要殿宇有天王殿、桂香堂和药师佛殿等,占地面积达到四千余平方米。2011年,“叶天士纪念馆”正式更名为“天云寺”。



叶天士(1667年-1746年),苏州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吴门医派温病学说的主要创始者和奠基人。民间誉之为“神医”、“天医星”。



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以儿科闻名。他十二岁开始继承家学,从父学医,聪慧过人,虚心好学,悟超象外,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医术突飞猛进,名声大震。尚书沈德潜曾为他立传:“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运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我看到“桂香堂”三字匾额,就是由沈德潜题写的。桂香堂,人称为前殿,殿内供奉着叶天士的塑像,供人们祭拜。



在苏州阊门外渡僧桥下塘四十八号,有叶天士故居,2009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我去年四月初曾去拜访过。
据介绍,其故居“眉寿堂”共三路七进,看来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无奈门口有温馨提示:“住宅区域,游客免进”,故还是安逸点,未敢造次。



天云寺的后殿,即为药师佛殿,供奉药师佛,两侧还塑有罗汉,宝相庄严。
那天在寺院内,正是下午三点多,阳光射进大殿内,与窗格和地面形成了美妙的光影效果。阳光还将树叶投射在杏黄色的墙面上,非常好看。能遇到如此景象,也是我的一种福分吧。



出天平寺的后门,可分别去往天平山山顶望湖台、卓笔峰、双慈亭等景点,游客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时间,选择相应的游玩路线。



是日,我和好友是从卓笔峰那里下山的,再走到景区的大门前,结束了一天顺利的,富有新意的游山活动。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4年1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