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2023-03-17 21:12:04)
标签:

原创见闻

吴江黎里

东圣堂

赵磻老

民俗博物馆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黎里古镇,有许多古代遗存和遗址。上篇所说的“天和里精品酒店”,店内西侧即为“天和里”旧址。而东西两进,在清代曾是土地堂,现开设了“吴江影视戏曲名人馆”。

    现在,这些旧址经过修缮整饰,大多作为了文化场馆之用。如“江南民俗博物馆”,就设立在“东圣堂”内。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东圣堂,原名普济禅院,建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当时,被称为黎里古镇奠基人的乡贤赵磻老逝世,黎里百姓为纪念他,专门建造了该圣堂。因古镇里另有南圣堂和北圣堂,而供奉赵磻老的圣堂在镇东,故称“东圣堂”。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明嘉靖三年(1524)吴江知县王纪改为社坛,立有社坛碑一块(今移存于柳亚子纪念馆),当时作里中社长讲乡约之用。清末重修,现仅存墙门及一平厅、两厢楼。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赵磻老究为何许人也?其生卒年份为(1121—1200年),山东东平人。二十一岁走上仕途,于宋孝宗时期任临安知府、权工部侍郎与秘阁修撰。五十七岁后隐居于黎里花园浜。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赵磻老来到黎里后,干了三件对黎里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调停黎里本土居民与北方移民的矛盾,使黎里由村庄升格为乡镇;二是治理黎川市河、整修街面,使黎里跃入了江南大镇的行列;三是建造了全吴江第一座私家花园。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不仅如此,赵磻老还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留下了《全宋词》中的十八阕词,另有《拙庵杂著》三十卷、《拙庵外集》四卷。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我来到东圣堂前,看到侧墙上标有“江南民俗博物馆”字样。入堂后,迎面的红木地屏上镌刻着《东圣堂记》,让观众瞬间了解了东圣堂的前世今生。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正厅上檐,额题“东圣堂”三字。堂内塑有赵磻老的坐像,上悬“共仰渭师”匾额。前庭柱联曰:“建镇安民直似初升日,立身行道诚如化外天”;后庭柱联云:“云卷孤峰高岸立,风驰万水善门开”。分别赞誉了赵磻老的人品和功德。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我在堂内看到了四块刻碑。一块木刻的是《官箴碑》,另三块石刻的分别是《普济院碑》、《社坛碑》和《严禁抗租碑》。这对研究黎里古镇当时的政风和民情,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官箴碑》,警示科举入仕为官者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普济院碑》,介绍了普济院的创建年代及历史梗概。《社坛碑》,记载了明嘉靖三年(1524)吴江知县王纪改东圣堂为社坛后,每年春秋两季由里正主持社祭的情况。《严禁抗租碑》,记载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黎里五十多名地主向苏州知府呈报,要求严禁黎里农户租田种地,常年抗租不交的事宜。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穿过正厅,后面的一座上下两层建筑,即为江南民俗的展厅。底层展馆内陈列着黎里一带曾经常见的纺织器械、民间农具、渔具等器物,以及各类民俗收藏物品,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江南风情。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楼上则为“婚嫁馆”,颇具“十里红妆”之气派。大红花轿,喜庆婚房。用品繁多,满目琳琅。天赐百福,寓意吉祥。无意中,我看到一个类似凳子的木架,不知其为何物。待细看标牌介绍后,方知其为“缠脚架”,原来是旧时女子盘缠“三寸金莲”的家什,这还是我首次见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一方人也是习一方俗,用一方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多以前常见的和常用的物件,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幸而我们还能在专门的展馆里见到它们,让我们得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回望过去的岁月,重温旧时的记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原创】鲈乡泛舟(39)黎里:《江南民俗博物馆》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3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