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了太原的游览,团队启程前往佛教圣地五台山,必经之路为“忻(忻州)—阜(阜平)公路”。距其一公里处的定襄县西河头村,是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地道战的发生地之一。
现在,在这座当年曾经硝烟弥漫,威震敌胆的小村庄里,在那个村通户连的地道战遗址处,建立了一个纪念馆,供处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前去参观、缅怀。


这是在我们出团通知单上有的行程,比起那些纯自然风景或名胜古迹类的项目来。是一次难得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当我们来到西河头村时,已近中午十二点了。准备参观的地方大门开着,门前两侧墙上挂有四块招牌,分别是:“定襄革命历史纪念馆”、“定襄革命烈士陵园”、“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和“西河头外事接待站”。


谁曾料想,在导游与门房间值班的一位女士接洽时,却被告知中午休息,要下午一点半才能进入。这么长的等待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会耽误下午的行程,当然不能接受。但若人家本身就是规定的这个作息时间,我们也奈之若何?


这时,我看到大门上有块牌子,明确写着夏季和冬季的开放时间,中午是不休息的。于是,有团员立马打电话给另一块价格监督牌上的联系电话,反映与价格本身完全不搭界的情况。
那头接电话的,看来是头脑清楚之人,马上叫那位值守女士接听,瞬间解决了问题。看她旋即打了个电话,从里面出来了一位接待人员。于是,我们得以顺利进入。


进入大门,中间有一座大型的雕塑,似为“军民齐心,同仇敌忾”的主题。背景墙上,刻有薄一波题写的“定襄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字样。1927年夏,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定襄的第一个县委,从此,定襄人民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开始了崭新的革命历程。
纪念碑后,即为“定襄革命烈士陵园”,竖立着一座座革命烈士的墓碑,安放着一个个热血战士的灵魂。


大院的一侧,就是“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了,馆前雕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的塑像,注目前方,神态安详。


据了解,纪念馆内共设四大部分,即“定襄县—晋察冀边区的西大门”、“地道战—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西河头地道—拱卫解放区的地下长城”、“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开放最早的红色景点”,陈列着图片一百五十八幅,各种图表十六张,实物一百二十二件。


随着讲解员步入馆内,我看到纪念馆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以及景观、雕塑、油画等艺术表现手法,系统、完整地反映了以西河头为代表的华北人民战争奇观—地道战的创建、发展概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英勇抗击敌人的军民。


在战争年代,西河头村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战时处于五台山抗日根据地的西线前哨,是扼守晋察冀边区的两大门;解放战争后期,西河头村更是抵御智村、忻县、太原之西面之敌进犯定襄城东解放区的重要屏障和门户。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西河头民兵从1942年就开始挖掘地道,初为一般秘密地窖形式,只能藏人,不能作战。后来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比较复杂的隐蔽地道并逐步完善。


1947年,由民兵群众历时四十昼夜,扩挖修筑而成的地道,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五公里,五十二条支道纵横交错。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二十二个,卡口八个,陷阱和迷魂阵各十二个,作战枪眼二十二个,出击口十个,出入口十一个,连通水井三眼,地堡十五座,高房工事一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武工队和地方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的地道战,多次击退了敌正规军及地方武装的进攻,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又随讲解员一起来到了体验馆,下到地道,亲身体验了一段在地道里的行走经历。
几块并不起眼的木板掀开,那里就是地道的入口。地道黝黑,又窄又长。灯光昏暗,忽明忽灭。空气稀薄,呼吸不畅。有些低矮的地方,人要猫腰才能通过。难怪刚才入洞前,讲解员再三与大家说明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症状之人,谢绝地下部分的参观,看来还是为大家的安全考虑。


行走在地道里,我的眼前瞬间浮现出电影《地道战》中的场景,耳旁犹如听见《地道战》这首歌曲:
“地道战嘿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人仰马也翻,
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


我轻声地哼唱着,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脑海里犹如将地道战的情景回放了一边。真是人民战争,大海汪洋;同仇敌忾,荡气回肠。


出地道口,就来到了西河头的村庄里。村子里静悄悄的,那些用青砖或红砖砌成的外墙,看上去有些土气,但透露出一种安宁。是的,当年这个曾经硝烟弥漫的小村庄,早已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了。


据了解,全国现保存最完整的地道战遗址,共有三处。除眼前的西河头村外,还有两处分别在河北冉庄和北京焦庄。


从村里一路走回到“定襄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大门前,我看到一侧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的石碑,外墙上刻满了反映当年战争岁月,军民同心协力抗击敌军题材的浮雕壁画,估计有几十米之长吧?


昔日的战斗场景已在历史的进程中定格,但地道战,这一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却永远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战争史册上千秋万代,熠熠发光。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11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