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入口
关羽,关云长,关公,关二爷,关帝,武圣,同一个人,却拥有众多的称呼。他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妇孺皆知,受人尊崇的历史人物。
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可见关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其影响的广泛和深远。

景区门前广场及“关”字城墙

景区入口东南侧

景区门前广场上的“太极”图案

“端门”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生卒年份为(160—220年)。他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纵横捭阖,波澜壮阔,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在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等战争中屡建战功,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最终死于临沮,留下了一个悲壮的结局,千古之叹息。
“端门”背面
“结义亭”

“结义亭”匾额

“结义亭”简介
有关他英勇悲壮的一生,以及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除了正史和野史的记载外,在我国的成语、戏曲和苏州的评弹中也有各种版本的流传,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等,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结义亭”后照墙
“结义园重修记”砖刻

关公塑像

“结义坊简介”
尤其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公的“忠、义、诚、信”。故在他身后,民众为他修庙侍奉,顶礼膜拜,千百年来,得世人之拥戴,被历代所加封。
“结义园”牌楼正面
“结义园”牌楼背面
“君子亭”
“君子亭”简介
关公逝世后的三百六十多后,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他的故乡解梁(解州古称),始建了这座“解州关帝庙”。之后在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重建,明代时曾予以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灾。现存建筑为该次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

“雉门”

“雉门”简介

“雉门”背面古戏台“全部春秋”匾

“关帝庙”竖匾
看景区图示,解州关帝庙,为关帝祖庙,占地面积二十二万平方米,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宫殿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建筑,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长廊。笃底出“厚载门”,另有御花园。

“四龙壁”

“四龙壁”简介

“四龙壁”背面

门楼侧面
至于东、西两线,东院分别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等;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等。

门楼正面

“午门”

“午门”内反窥

“午门”简介
这么大的地方,由于团队到达的时间已晚,将近下午五点钟了,故只在里面参观了八十分钟。好些地方没有去到,尤其是那些碑刻和石刻未及细看。

“午门”背面

“御书楼”

“御书楼”背面

“御书楼”简介
当我们来到景区前,偌大的广场上,空旷无人。低矮的城墙构成一个大的弧形,上面布满了各种字体的“关”字。广场正中央,地铺一幅太极图,正北即为“端门”,
为古代“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处。

乾隆题匾:“无二心”(上额);诸葛亮题匾:“绝伦逸群”(下额)

知芮城县事林芬诗刻碑

山西学使者陈万庆《谒关庙敬赋》

平安祈福牌
景区的大门是第二道门“雉门”,以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其上悬匾,嵌“关帝庙”三个金字。东侧为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侧为甲胄之士通行的“武纬门,显得非常规整。

焚炉

人、狮雕塑1

人、狮雕塑2

壁龛雕像
我们有序地走进了关帝庙,穿行于各座殿堂之间,亲身感受到这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关帝庙,从古至今,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从其遗存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的古代建筑之美中,窥探出内含的人文精神。

人、狮雕塑3

人、狮雕塑4

“钟亭”

“钟亭”、“碑亭”简介
由于是日天气阴沉,加之天色将暗,在现场看看尚可,但拍的照片就显得光线不足,大多暗黑的,效果不佳。
“碑亭”:果亲王拜谒解州关帝庙时所留诗碑
关公大刀
后廊
“崇宁殿”:乾隆敕赐公关谥号“神勇”时亲笔所书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9月2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