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救寺山门前,就是一个大广场。其最前端矗一砖雕照墙,正面镌刻“普救寺”,背面则为“佛光普照”,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和“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光灿灿,十分醒目。





广场中央有一块金锁,上面镌刻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字样,表达了世间男女最朴素的良好愿望。我国已故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不仅题写了“普救寺”的寺名,还写了一副“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的楹联,悬挂在山门前的庭柱上。





据资料介绍: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
五代时期,因后汉政权郭威得寺僧良策,平定河东节度使作乱,使满城百姓得救,遂更名普救寺。





明嘉靖乙卯冬(1556年),整座寺庙,连同院内的舍利塔,皆毁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诏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但于民国九年(1920年),寺院又不幸毁于一场大火。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始拨专款修复普救寺。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错落有致,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那日我在寺院里先看了与《西厢记》有关的景点后,随后在塔院回廊内转了一圈,从各个角度观赏了“莺莺塔”的英姿。并逐个参访了大钟楼、大雄宝殿、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枯木堂、吉祥鼓楼等殿堂,以及后花园。使我不仅领略到了其浪漫的一面,还似乎参悟到了寺院中浓郁的禅意。





小朋友们似乎对大钟和大鼓情有独钟,围在那里玩耍拍照。我还看到有几位家长和孩子身穿汉服,在寺院那种氛围下,给人以仙袂飘飘的感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寺院广场的一侧,还有一道弧形矮墙,上面是《西厢记》故事壁画浮雕。它如长卷一般,展现在游客面前。由此看来,普救寺在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千年古寺的传统优势,尽力讲好《西厢记》这个生动故事的方面,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9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