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第一次去五峰山道院,是在去年的六月中旬。那天,我和好友先去了灵天线的依山步道,然后走羊肠岭至五峰村。再沿着193村道,经五峰山庄一路转过去的。


其时,因疫情防控的要求,道观并不对外开放。但那天好像正逢什么节日,道观内有好多信众在烧香燃烛,求仙拜道。于是我俩也借光进入了,但见观内好几处都在修缮,故只匆匆一览而已。


后来在当年的十一月份,我俩又相约前往。只见观内大多殿屋已焕然一新,包括之前还在修缮的大娘殿业已完工。
五峰山道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建有山门、灵官殿、长生殿、仲景殿、大娘殿及附房等。隔着马路望上去,外观红墙黛瓦,建筑错落有致,还是颇有气势的。


走进道观,登上石阶,主殿谓之“仲景殿”。我初以为是供奉东汉医圣张仲景之大殿,其实不然,此张仲景非彼张仲景也。两人同名同姓,同一时代,同为名医,但一为众人皆知的医圣,一为名扬一方的神医。


然这苏州地界上的张仲景究为何人?其为北桥(现属相城区)人氏,面对东汉末年兵荒马乱,瘟疫流行之现状,其利用自身医术,解救人民疾苦。专为贫民百姓行医治病,接济穷人。后人为纪念他功德,就在五峰山建造了道观以祭祀。


这仲景殿亦称“大爷殿”,在其东侧下方,有“大娘殿”在焉,据说里面供奉的就是这位名医的娘子了。这种熟悉的称呼,与我前面发过的《何山道院》有些相似。夫妻皆有殿堂,只不过这里的大娘殿是一个独立的大殿,看起来更为气派。


苏州这个地方,乃至吴地的民间崇拜,与其他地方确实是有些角别的。例如端午节,主祭的是伍子胥。但共同的特点,是为民众做过好事的贤者,于是感恩戴德,世代不忘。


在仲景殿炉台的东南侧,我看到有好多人在烧香,但居然有不少点着的香烟,而且是整包的,以“红双喜”牌子为多。
我还是第一次见此情景,心里好生诧异。于是便问了一位正在点烟的香客,他说菩萨中有人喜欢抽烟的。由此看来,该菩萨不仅有此嗜好,而且烟瘾还是很大的。个中玄机,我莫名所以。


据历史记载,五峰山道观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名“莲池庵”。文革期间,观内数十间房屋悉数被毁。文革后,由里人自发筹款重建,自然不成规模。1999年,当时的吴县市人民政府和民族宗教局正式批准设立“五峰山道院”,2008年登记为宗教(道教)固定处所,隶属穹窿山上真观,为其下院,从此走上了正规。


据说,旧时的五峰山道院香火颇盛,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二,相传为城隍庙菩萨生日期,各地香客会络绎不绝朝山进香,纪念张仲景,弘扬其功德,祈求亲友平安。我虽然未能亲睹这一盛况,但在现场似乎也能隐约感觉得到。


有一次,我坐地铁一号线到木渎后,在中华园大饭店公交站换乘663路公交车,前往藏书花木市场买苗木和花盆。当时车上没几个乘客,谁知到了木渎人民医院站,一下涌上来了几十个人,清一色的阿姨和大妈。每人都挎着香包,说今天正好是月半,前往五峰山烧香。当日五峰山道院的情形,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估计现在道院内应该全部修缮完毕了吧,但新冠疫情又紧张了起来,不知道院是否又要关闭了?那些平时去烧香的信众,不知是否还能进入?否则,那些香客总感觉生活中缺了什么东西,精神上少了一种寄托。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8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