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的太湖北岸,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相对闭塞的地方,平时也不大去的。随着近些年的大力开发和整治,现在成了一个道路整洁宽敞,岸线风光旖旎的所在。尤其是节假日,人们开着私家车,拖家带口,结伴成群,去那里休闲度假,放松心情。





沿着望亭镇的御亭路一直开到西首,横亘在面前的就是北太湖大道。向左南往,通往镇湖的马山;右拐北去,可行至与无锡的交界处。
一路上,道路两侧都停满了小汽车,原来那一带就是“长洲苑湿地保护区”。其核心景区,即“长洲苑湿地公园”。





公园位于望亭镇西北侧,太湖与望虞河的交界处。据说那个地方,乃古时“长洲苑”遗址范围,昔日亦曾作为望亭发电厂的灰池。火力发电烧煤后的煤灰,排放管道从厂区腾空而起,越过312国道,逐级收集到太湖边的集中处理场。





何曾料想,从2017年后,那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两百余亩的湿地公园。地势平坦、三面环湖,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我看到绿地上,好多人家都支起了帐篷,带好了饮料和食品,显然都是有备而来。有的人躺坐在帐篷里,看看书,刷刷微信,并非是玩个一时半会儿,显然是呆个一整天的架势。





放眼望去,阳光、草地、芦苇、水波、树木、鲜花、人群,人与自然在此似乎融为了一体。抬头仰看,一只只造型别致,五颜六色的鹞子飘于天空。时不时的还有民航客机从头顶上掠过,距离是如此的近,起落架也看得清清楚楚,原来正是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飞机降落的航线。





为了营造公园的文化气息,主办方还在主入口的走道边,树立了若干面诗栏。其中有汉代班固;三国陈寿;南朝梁庾肩吾;唐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骆宾王、韦应物、杜审言、许浑、刘沧、陈陶;宋代杨万里、杨备;明代唐寅、王樨登;清代汪琬等,他们所吟咏的诗歌,都与“长洲苑”有关,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从一个电厂的灰池,到湿地公园的变迁,见证了发电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我遥望着远处的望亭发电厂,企业不仅为华东电网输送着电能,还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可谓善莫大焉。





我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并非是一句空话,而是得到了真切的体现。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1年4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