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盐湖“落雨湿嗒渧”的游览结束后,当晚就住在茶卡当地的酒店里。
第二天早晨六点多醒来,拉开房间的窗帘一看,天边居然出现了朝霞,预示着雨过天晴,今天应是一个好天气了。于是,人的心情也似天气一样,瞬间阴转晴了。
真可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忧喜啊!





按照行程安排,当天要去青海湖游览,那是我一个遥远的梦想。
我们早上八点钟出发,旅游大巴行驶在宽阔平坦的G109国道上,阳光初照,一路风光。




我透过右侧的车窗望野景,广袤的草原尽头,是连绵的群山。蓝天之下,高耸的山峰为白云萦绕,导游提示说,这就是昆仑山。此刻,我脑海间顿时闪现出已故毛泽东主席“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词句,具有一种革命家的伟大胸襟和诗人的浪漫情怀。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据说鸟岛不对外开放了。原因是一些游客在岛上任意捡拾鸟蛋,极大地破坏了鸟类的繁衍生息。想想也是,小鸟是要经过蛋的孵化才能出生的。鸟蛋没了,鸟怎么孵育后代呢?虽然面对的是动物,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伤天害理的事。再则,就是因为某些人的不文明举动,害得大部分的游客也不得入内,失去了去鸟岛观光的机会。





初闻“二郎剑”三字,不知景区为何以此命名。看了介绍,才晓得其来源于神话传说。说是孙悟空和二郎神曾激烈厮打,最终将二郎神的宝剑打落在此。湖边两条大沙堤,在高处看,犹如两柄宝剑伸入湖中(实为两个半岛),故名。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藏语名为“措温布”,蒙语名为“库库淖尔”。两者虽皆为“青色的海”之意,但后者乃人名,源于一位蒙古族的英雄。




青海湖,就地质层面而言,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的四周被四座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而从人文角度来说,源于两个民间的传说。一是唐朝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所变;二是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后称西海龙王)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所汇。两者都给青海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景区前的广场上,一座景观雕塑高高耸起,名为“风马四缘”。喻佛俗相成之意,即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这匹风马向着灿烂的太阳奔跑,寄托了高原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祖国昌盛的向往和祈愿。
平时看惯了太湖水的我,对于青海湖,心里真的有一种神秘感。一入景区,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湖边。面对着浩淼的湖面,我的思绪仿佛像湖上翩飞的水鸟一般,自由翱翔起来。




青海湖确实是大美的。有一首赞美太湖的歌中这样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我以为,将此来比喻青海湖,也是十分合适的。
青海湖,又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其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湖面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太湖大了一倍之多。




大凡江河湖海,水是第一位的。这不光是其容量,关键要看水质。在湖边,我看着看着,不禁沉醉于青海湖那片湛蓝了。
蓝天白云之下,万顷碧波之上,远处是逶迤的群山,如玉带般横陈的沙丘;近处为游船码头,旁边有一个平台,为“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




复见湖中有一座白色的女性雕像,看岸边的简介,才知那是“西王母”像,供游客瞻仰。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而青海湖一带在汉魏时期的南北朝就有西王母石室和西王母寺,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曾经专程前往祭拜,祈求西王母的保佑,并以此夸耀于世。传说青海湖是西王母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美猴王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



湖岸一隅,一群禽鸟正在水中悠闲地游弋,尽情地嬉戏。有的扎猛子,有的扑楞着翅膀,有的则在岸上小憩,其中有天鹅、野鸭、斑头雁、棕头鸥等。尽管未能上鸟岛,但在这里能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也算弥补了一些缺憾吧?
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现在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面前,心里能不欣喜和陶醉吗?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和单反共同拍摄
写于2021年1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