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的洞庭西山,本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全岛。在太湖大桥还未开通前,人们主要靠轮船航班出入。因交通闭塞,进出不便,故纵有古朴风貌,旖旎风光,游客也只能望湖兴叹,鲜有踏足。




自从1994年10月太湖大桥开通,加之2017年9月又建造开通了复线后,到岛上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与日俱增。尤其是到了茶叶和枇杷、杨梅、桔子等采摘季,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陆羽
大禹
为了适应客流量每年增加的情况,镇政府为了提高西山岛的整体形象,在游客中心那边新建了一个“金庭苑”,作为一个大容量的宣传、接待、分流的服务中心和景观窗口。




“金庭苑”,位于西山岛的金庭路、大桥路和林屋路的岔路口。其占地八十亩,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园内池塘假山,石桥亭榭,花木欣荣,环境宜人。
香雨榭

吴王夫差

“金庭苑”,由金庭游客服务中心投资并管理,主要分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游客休憩观光区两大区域。
前者包括旅游集团办公区、餐饮场所、太湖风情摄影展厅以及游客接待大厅。大厅内设有景区介绍、旅游咨询、游程信息、导游、休息、通讯、邮电、便民服务、景区形象展示、投诉处理等功能。

西施
左:甪里先生;右:东园公
左:夏黄公;右:绮里季
后者则以池塘为中心,营建了香雨榭、含月桥、曲星桥、七十二峰轩、雅怀轩、名人雕塑、假山、金亭等构筑,既体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又彰显了苏州与古代名人的历史渊源,可谓景致与人文,相映两生辉。


苏轼

只是由我看来,那座建在假山上的“金亭”,还是有些刺眼,与周边的环境和色调并不协调。
据说,这座“金亭”,是某些决策者的所谓创意,被视为眼中的得意之作。且不说前些年硬把“西山”改名为“金庭”,于是这“金亭”与“金庭”谐音了,并继续与时俱进,将亭子造成了铜制的结构,“土豪金”的外观。说是为了显眼,让外来的游客,一看到“金亭”,就知道“金庭”到了。
金亭



我不晓得,有多少游客是在看到这座“金亭”后,才发觉自己已到了“金庭”的。一般来说,当你上了太湖大桥,至少是在先后经过了长沙岛、叶山岛,到达大庭山时,就知道西山到了。

《金庭记》
《洞庭春色赋》

另据我观察,“西山”改名“金庭”已有好多年了,但至今苏州本地人、外地人,即便西山当地人,好像还是习惯称其为“西山”的。
仙袂飘飘的古代妇人



西山,本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只要党和政府的政策得法,各级职能部门管理到位,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岛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非会如什么“日薄西山”,而奄奄一息的。反之,哪怕是“金”字冠头,恐怕也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金庭游客服务中心
写于2020年6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