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2020-06-20 15:04:35)
标签:

原创见闻

吴江同里

南园茶社

福安茶馆

南市晓烟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从陈去病故居出来,右拐至河边。隔河相望,“南园茶社”就在其对面。

    这个地方,应是“三元桥”老早的位置。一过桥,就到了南园茶社。想当年,陈去病和柳亚子等南社成员,经常在“南园茶社”雅集,纵论政事,研讨文学,该有多么的方便。

    现在,原本的三元桥早已消失了。在三元街的东首,建了一座通行汽车的“新三元桥”,而“老三元桥”亦因毁损严重,被移建到了古镇内三桥景区长庆桥东,原来“公园桥”的地方。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我曾经好多次经过茶社,但往往只在门口一观,并未入内细看,或者是坐下来喝一杯茶的。最近的一次,雅兴袭来,居然在一个下午,偷得半日闲工夫,在茶社里喝了两个多小时的茶,还听了两个钟头的评弹。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同里古镇游览的游客不多。而即便游客在古镇观光,大多时间并不宽裕,故真正能有空闲时间到南园茶社里去坐坐,喝喝茶的人更少。我那天去的时候,整座茶楼,近一百个茶位,也就十个人左右。

    本来吧,听说南园茶社的生意还是不错的。除了国内的顾客,还有大量的国外游客订座,往日的热闹与眼前的清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这种情形,经营茶社的老板自然是苦不堪言的。但是我在现场看到,他们的脸上并无唉声叹气的表情,而是依然如故的热情招待客人。或许是百年南社人文精神对茶社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作为一种精神支柱,让他们能直面严峻现实,共克时艰难关。

    此时,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体会着老板的苦衷,另一方面却又喜欢这样的环境。人少自然清静,少了耳边嘈杂。一个人慢吞吞地喝着清茶,笃悠悠地听着吴音。品味着苏州评弹传出的雅韵,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乐趣,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难以企求的。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谁料想半个时辰后,这种静雅的氛围被无情打破。最里面一桌的客人来了。我刚上楼时本来是想往里坐的,但被告知已预订。据我观察,来的人应该也是有些身份的,称呼都是“某总、某总”的。大声说话,旁若无人。这种对旁人,尤其是对台上演员不尊重的举动,已经影响到我喝茶的心情,以及听评弹的雅兴。

    我急忙移到转弯的普通席上,本来或有可能心里光火,上前劝阻,变成了敬而远之的退让,这或许是清茶消火,评弹宁心的功效吧?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评弹演唱为男女双档形式,时长两个小时。其中分为四个段落,中间休息三次,每次十分钟。男演员唱功不错,应该也是久经沙场了。趁中场休息时间,我上前与他攀谈几句,说起我老单位会唱评弹的女同事,他居然认识,于是彼此交谈也热络了许多。当我询问想拍几张照和录一段像是否介意时,沈先生一口答应,说没关系,故使我的博文有了演出现场的配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在演出的间歇,我还拍了茶社的内景。透过窗户,观望河岸及街巷的景色。感觉到南园茶社,真是位置绝佳啊。想当年,茶社的初创者应该也是慧眼独具吧?

南园茶社,初名为“福安茶馆”,由福安夫妻创办于清末。其前门面街,后门临水,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总面积约四百多平方米。据说当时上完街和卖完菜的人们,喜欢到此歇歇脚,喝喝茶,聊聊家长里短的事情,陈去病和柳亚子,就是这里的常客。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当然,他俩不光仅仅是聊家常了,还有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时常聚集进步青年,听民声、察民情,以诗词唱和形式,为民疾呼,鼓吹革命。可以说,福安茶馆成了南社的萌芽和摇篮。

    因与老板结下了不解之缘,当陈去病1930年从南京返乡后,提议把“福安茶馆”更名为“南园茶社”时,老板竟爽快地答应了。须知,这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南园茶社”,去掉中间两字,就成了“南社”,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我虽然不知道福安夫妇在茶馆里经营到何时,但看到眼前于1999年修缮恢复的茶社原貌,依然钦佩当年他们的勇气,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但他们的名字已经被人们牢记。

    如今,南社的风云早已消散,而被誉称“江南第一茶楼”的南园茶社依然在正常营业,接待着天南地北的游客。人们带着怀旧的情结来这里小坐,在喝茶聊天,吃点心,听评弹的同时,还对南社这个进步文化社团及其思想有了了解,可谓收获良多。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原创】鲈乡泛舟(33)同里:《南园茶社》

    我看着茶楼内“南市晓烟”这块同里旧八景之一的牌匾,以及陈去病、柳亚子先生当年常坐的桌椅、用过的茶具等物件,氤氲着南社浓郁的文脉之气,临走的时候有些依依不舍。回来后与两位好友说起,抽一个时间,一起前往,叙多年友情,度美好时光。

 

                                                                  写于20205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