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轮上拍摄
第一次去罗星洲,还是在2016年的八月中旬。天气刚过立秋,秋老虎呈威,猛太阳,辣豁豁的。
罗星洲是同里古镇的一个景点,但它不在古镇内,而是镇东同里湖中的一个小岛。去往岛上,需要摆渡到达。

“明清遗风”门楼

罗星洲方位图

“同里法治文化码头”勒石

码头广场上“法治·和谐水乡”雕塑
我来到镇东的“同里法治文化码头”,可能是天气热的缘故吧,没几个游客。渡轮是定时的,每半小时一班,三、五分钟即可抵达对岸。

雕塑:“审判”

雕塑:“法典”

“正大光明”近景

“正大光明”远景
远远地望去,罗星洲浮诸于同里湖的碧波之上。参差错落的寺庙,那杏黄色的院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显眼,辉映在明丽秀气的岛色之中,充满了太平吉祥之气。这对于任何一个初来乍到之人,无疑充满了诱惑。待真正到了岛上,近距离的观赏其景色和风貌后,感到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光旖旎的所在,犹如蓬莱仙境一般。

蓝天白云下的同里湖

渡轮候船室

轮渡码头
为此,柳亚子先生曾写过《罗星洲题壁》一诗:“一蒲团地现楼台,秋水蒹葭足溯回;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当年他眼中的罗星洲,现在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渡轮启程

船舱内景

风平浪静
当我登临罗星洲后,看到盛开的紫薇花,细小的花蕊簇拥着,在风中摇曳,渲染出夏日浪漫的风情,似乎在欢迎每一个游客的到来。有一片桂花树林,谓之“明星林”,它是由到同里来拍片的影视导演和演员手植的。每棵树的下方都有铭牌,其中有谢铁骊、谢晋、翟俊杰、苏叔阳、秦怡、于蓝、王晓棠、葛存壮、李雪健、田华、陶玉玲、沈丹萍、陶虹、张抗抗等,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罗星洲砖雕照壁正面

罗星洲上砖雕照壁背面:清代吴江名士袁景辂《登罗星洲文昌阁》诗刻

明星林勒石

明星林
岛上的曲桥池塘,花木扶疏间,观音寺、文昌殿、斗姥阁的建筑相融其中,外观古朴,端庄静美,飞檐翘角,构筑精致。这种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情形,是不多见的,据说在国内只有两处。

罗星洲简介

罗星洲雪耻碑

罗星洲雪耻碑碑文
尽管已非原物,但亦曾经有过。原来,罗星洲上的老建筑,早已在八十年前,毁于日军的火光中。于是岛上最早建于元代,后于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建筑,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庄严文明的静穆之地,活生生地被野蛮凶残吞噬了。为了铭记这段悲惨的历史,后来在观音寺的一侧,勒刻了“罗星洲雪耻碑”,以兹纪念。

观音寺山门

观音寺:观音殿

观音寺:财神殿
1998年4月,离当年遭受灭顶之灾整整六十年。盛世重光的罗星洲,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成为同里古镇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观光祈福的胜地。

观音寺:大雄宝殿

观音寺:藏经楼

俯瞰观音寺建筑群
文昌殿,是一座二层的殿阁。想当年,清代的吴江名士袁景辂登阁后,曾写下《登罗星洲文昌阁》一诗,抒发了心中的感怀:“春光无近远,往往在僧寺。地静心亦清,寓目皆生意。小阁水中央,四顾临无地。纤鳞戏萍末,初鸟鸣天际。波涛拥新色,云峦落空翠。一一阁中景,尽泄三春秘。登览旷心神,予怀此独契。”

文昌殿远眺

文昌殿近景

文昌殿一侧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因在修缮,未能登阁。后来我与好友再去时,登上楼阁,凭栏眺望了一番。所见之景,皆能入画。

文昌殿钟楼

文昌殿倒影

文昌殿外墙一侧“罗星洲”石碑
罗星洲,因周围芦丛形似罗星而得名。据说,其以烟雨景观见胜,故雨天登岛赏览更为适宜。“罗星听雨”,在历史上曾被列入同里胜景之一。不知是哪位舞文弄墨的文人,写下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
罗星洲的雨声时而苍凉,时而圆润,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高亢激昂。小雨轻轻敲打湖面和洲上的芭蕉、瓦棱时,犹似一支滋润甜美的圆舞曲;大雨狠狠抽打湖面和洲上的芦苇、树木时,就象一支悲壮雄浑的交响乐。

文昌殿屋脊高浮雕

无名水榭

听雨轩
我想,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应该是在雨天曾亲历其境的,但未知其是否曾为此迷倒?倒是我,忽然又激发出了雨天登岛的向往。
罗星洲,后会有期。
斗姥阁
星洲僧寮
同里湖度假村水上餐厅
写于2020年6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