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茶舞曲
旺山景区南端,有一条“旺山路”,其呈“∩”形状,东西两头均连接吴中大道。东面直接进入钱家坞分景区,而西面则直达叆叇岭分景区。
西边的道路,较之东面显然清静许多,但沿线也有不少农家乐餐馆和民宿。走到“∩”形的左肩处,另有一条幽道,通往叆叇岭、茶博园景区。

山村风光

花园农庄

音乐酒吧
景区前,大门上方的“叆叇岭景区”五个字黑贴抹塌,不引人注意,倒是那块“茶博园”的石碑十分醒目。
进入大门,感到视野极为开阔。目之所及,尧峰山、宝华山南北相连,而中间的那个山口,即“叆叇岭”也。

儒林雅居

云水山居

此去景区
“叆叇”两字,词义本为浓云蔽日状或云雾飘拂缭绕貌,乍一看,会难到不少人。但只要读其右半边,即可奏效的。
叆叇岭,因太湖水汽常和山风在此相遇,导致山口周围时常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又传说每年聚于太湖的野鸭都会纷至沓来,从这个山口踏过,故又称“鸭踏岭”。

景区入口

景区简介

玫瑰山庄
景区通道两边,遍植茶树,那就是传说中的千亩生态茶园吧?其实这里只是旺山村茶树的一部分,约三百亩左右。即便如此,看上去也是蔚为壮观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眼目清凉。
茶博园是一个集种茶、采茶、炒茶、品茶、卖茶五位一体的茶文化中心。园内主要种植苏州名茶碧螺春,所产茶叶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品质优良,人称为旺山碧螺春,成为村里的主打物产。

茶圣陆羽

品茶论道

曲声悠扬
我看到茶园里放置了一些景观雕塑,茶圣陆羽端坐在茶树旁,而窈窕村姑则采茶的采茶,演奏的演奏,让我也随口哼起了《采茶舞曲》的曲子。一个看上去静态的茶园,顿时有了一种灵动和韵致。

采茶姑娘

廉政碑廊

指示路牌
沿主通道继续前行,到了一个三岔口,有路标示意,我俩先去看“梅花井”。
此井何来?传说有仙人路过七子山,曾向山上僧人要水喝,却受到了僧人的刁难。为惩戒他们的吝啬,一气之下就背走了寺庙里的那口井。但背到尧峰山后,因为贪看尧峰的美景,又觉得背上的井是个累赘,便顺手摔到了山下。谁想这井落到地上竟碎成了五瓣,远远看去极像一朵梅花。从此就有了“梅花井”这个名字,且井里的泉水清冽甘甜,常年不竭。

梅开五瓣

古井简介

成双捉对
梅花井附近,有一座“越旺茶楼”。可能地处幽僻之境吧,游客稀少。尽管经营者可能叫苦不迭,我倒极为喜欢这静谧的环境。我俩在那呆了一会,走到其北面的临水区域,站在木栈道上欣赏山色映衬下的那一池碧水,见涟漪微漾,心中顿生几分醉意。

越望茶楼

情景展示

看家把门
这池面积还比较大的水面,名叫“葫芦池”。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路过尧峰山,看到这儿风水绝佳,香火旺盛,可惜缺水。就问洞庭君,怎不把太湖水引点过来?洞庭君说,太湖确实水很多,但要绕过尧峰山也甚是麻烦。吕洞宾便道:既然你怕麻烦,我药葫芦里有的是水,就送你一瓢吧。说罢就摘下身上葫芦,往尧峰山下一泼。叆叇岭下立刻就出现了一个水池,形状还和葫芦极为相似。

观光平台

茶楼背景

倒影迷人
由此看来,七子山、尧峰山这一带,真是神仙的眷顾之地啊!旺山处于其间,便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难怪它成为中国的最美的山村。苏州人习惯将“旺山”字读作“炀(yaon)山”,“
炀”即“火旺”之意。尽管读音不一,但两者意思相同。真个是,一个“炀”字,讨尽了旺山村的好口彩,体现了旺山村的真兴旺。

栈道迂回

山光水影

葫芦仙池
葫芦池北岸,好像是一个与婚纱摄影有关的主题。从巨大的“同心锁”,到花拱门,再到“LOVE”标志,营造了爱情的浪漫气氛。只是现在基本荒废,弃之不用了。

仙池简介

同心爱锁

爱之花门

爱的走廊
由此再往北,就到了“叆叇岭”的石牌坊前。照例,既然是“叆叇岭景区”。到了“叆叇岭”下,就应该由此登岭了,但由于森林防火需要,门口皆围以铁丝网,铁将军把门,游客只能到此为止。我望着铁丝网内茂密而挺拔的竹林,以及中间那条幽谧的山道,在留下些许遗憾的同时,似乎又将我的目光引向了远处。

洞窥牌坊

“叆叇”石坊

幽篁入岭
直到去年的十二月中旬,我和好友才从这条山道,登上了叆叇岭。在山上一路走到了乾元寺,那自是后话。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0年3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