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

(2020-04-05 14:59:15)
标签:

原创见闻

苏州越溪

城皇山

城皇山道院

徐大椿

分类: 心泊东吴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城皇山道院

    前些日子发了苏州古城西北大阳山区域的七篇博文,今天要转到西南方向来了。为了博文有个归类,我笼而统之称其为“城西揽胜”。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院前地名:东山脚,远方山顶可见“乾元寺”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院右侧,去往张桥村,“乾元寺”遥遥在望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城皇山道院山门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城皇山道院山门背面 

    在吴中区越溪乡张桥村,有一座城皇山,属于吴山岭的余脉。其山虽高不足百米,却因山上的吴宫传说、道教神仙故事、道院建筑、宗教旅游文化,使这座山声名远扬,成为苏州的一座名山。

    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常携西施在此取清泉梳妆画眉,并和皇室宗亲一起围苑守猎,休闲取乐,欲作皇城宫殿于此,城皇山由此得名。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高脚炉鼎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玉皇殿,外联曰:“身正心善见吾不拜又何妨;心恶身邪任尔烧香无点益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猛将殿、太姆殿、大王殿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将军殿、阎王殿、灵隐殿

    “城皇山道院”,依山而建。其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兴于清乾隆时期,毁于民初,主要供奉太乙真人、玉皇大帝、三清天尊和清代名医徐大椿(号洄溪道人)等。

    至于清代名医徐大椿如何与诸神供奉于同一道院,并被人称为“城皇山阿爹”?民间的一个传说蛮有意思的。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御碑:老子画像刻石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香库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引入仙境”长廊入口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百米长廊由此向上

    大致说是清乾隆初年,苏州发生瘟疫,城乡百姓大批病倒。官府虽组织许多医生施药救治,却收效甚微。居住在越来溪画眉泉畔的徐大椿心中十分焦急,凭他长期积累的经验,连续七天七夜,提炼出了一种特效药丸。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老子画像刻碑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德经》刻碑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德经》刻碑节选一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德经》刻碑节选


    由于当时其名不扬,怕官府不信。于是,平时信道,自号“洄溪道人”的他,干脆在常到之地城隍山道院住了下来。趁农历十月十八日城隍山庙会这一天,四乡信徒涌入道院进香之际,徐大椿假托梦见纯阳仙师,留下葫芦里的药丸仙方,欲借其之手救治病人。若乡亲有想要,可免费赠送。信徒一听是八仙之一吕纯阳的仙药,纷纷伸手讨要,徐大椿带上山来的几百颗丸药一转眼就散完了。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道德经》刻碑节选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沈周画刻碑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唐寅画刻碑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文徵明画刻碑 

    而讨到“仙药”的乡民回到家中,让病人服下药丸,果然药到病除。官府闻讯,立即将其请去,按照他的方子,命大小药铺连夜炮制,最终祛除了瘟疫。

    由于徐大椿声名在外,乃至于乾隆皇帝也慕名前来请他入宫为太后治病。太后病愈后,乾隆帝大悦,赞道:“博学多才绍炎黄,良师大儒入朝纲。”乾隆胞弟果亲王觉得还不够,还亲笔题写“上池琼液”匾额一块,赠与之。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虞舜孝行感天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闵子骞单衣顺母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老莱子弄彩娱亲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汉文帝亲侍母病

    从此,徐大椿得道之所城隍山道院,前来烧香还愿的信众络绎不绝。为了彰显徐大椿的功德,城隍山道院在2002年重建时,考虑到画眉泉那边草堂原址不复存在的情况,就专门在山上修了个“洄溪草堂”。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郭巨为母埋儿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黄香扇枕温衾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蔡顺拾葚供亲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黄庭坚亲涤溺器

    走上高高的石阶,我来到了城皇山道院前。山门上方悬额两块,前为“城皇山”, 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书写,联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后为“财神殿”。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孟宗哭竹得笋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王祥剖冰求鲤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吴猛恣蚊饱血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杨香搤虎救父

    进入山门,见院场中央炉鼎高耸,前方石阶高企。石坛之上,中间为“玉皇殿”;左右侧分列三开间殿屋,左有“猛将殿”、“太姆殿”、“大王殿”;右有“将军殿”、“阎王殿”、“灵隐殿”。

    这些殿屋,仅是城皇山道院的山下部分,其与山上部分之贯通,由百米爬山文化长廊“遇仙亭”相连接,据说有两百十二级台阶,一眼望不到头。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唐夫人乳姑不怠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朱寿昌弃官寻母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百米长廊上方 

    高高的石阶之上,便是长廊的入口,砖雕门楼上题额“引入仙境”。廊内布满了砖刻,有老子的《道德经》、二十四孝图和古代名人书画,选材得当,凿刻精细。只可惜在刷白水时未加注意,过于潦草,造成刻碑边缘被白水涂抹,视觉上形成不规整,影响了文化的品位。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山崖边的龙拱围墙和卵石小径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灵官殿,联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为人莫作亏心事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城皇山庙一侧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城皇山庙,外联云:“心作良田百世耕而有余;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 


    向上穿过长廊,便来到山顶,果然如被“引入仙境”一般,自有一番仙风道骨气象。

    但见“灵官殿”、“城皇山庙”、“太乙殿”、“洄溪草堂”、“观音殿”依次排开,间有“栖云亭”、“鹤鸣亭”、“日月亭”、“望湖亭”四座,高低错落,前后参差。下方一条卵石幽径,边筑龙拱围墙。站在“望湖亭”里俯瞰远眺,近处村居星罗棋布,远方太湖水色波光,诚如其亭联所云:“太湖三万六千顷;吴越山川一望中”。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栖云亭,联云:“数片残霞挂碧峰;一腔浩气凌霄汉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太乙殿,外联云:“在家不孝父母亲;何必灵山见世尊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洄溪草堂,联曰:“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文”

    如此景象,若非亲临现场,难以描述名状。这座历经八百余年的道观,盛世重光,现为吴中区道教协会所在地,是江南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在山上逗留的我,在观殿宇、望野景之余,忽然想到了刘禹锡《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那句话。我想,将它用于城皇山道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鹤鸣亭一侧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鹤鸣亭,联曰:“吴中福地城皇山;平安钟声传四海”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遥望七子山顶“乾元寺” 

 

    见时间不早,已过了下午三点半,便决定离开。斜阳照耀着朱墙黛瓦的宫观,那忽明忽暗的光影,又让我对人生之道似有所悟。道教之所谓的“天人合一”、“清净无为”、“返璞归真”和那十五个“知与不知”,真可成为我们的人生理想,以及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
观音殿右侧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
观音殿左侧,外联云:“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万世耕而有余
”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
观音塑像
       

    这对于任何一个非道教信徒来说,参观道教圣殿,其意义莫过于此。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绿荫簇拥望湖亭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望湖亭,联曰:“太湖三万六千顷;吴越山川一望中 


【原创】城西揽胜(11)《城皇山道院》远眺:村居(近);太湖(远)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2036

 

附:十五个“知与不知”

 

知有--知无
知大--知小
知高--知低
知深--知浅
知刚--知柔
知曲--知折
知损--知益
知繁--知简
知祸--知福
知难--知易
知富--知穷
知死知生
知争知和
知退--知进
知动--知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