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馀堂一角
阴山岛之得名,源于晋朝道士阴长生上岛修炼长生不老丹。当年炼丹是否奏效,虽无从知晓,但据说岛上居民多长寿者。我看到半山腰沿至山脚濒湖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五、六十户人家,构成了这个原来似乎与世隔绝的岛村,具有一种古朴自然的韵味。

庆馀堂

庆馀堂正门

庆馀堂市级文物保护碑

庆馀堂简介

庆馀堂边门
我在村落里兜兜逛逛,看到新建的房子不少,有的正在修建,但老房子还遗存一些。其中最有价值的,则非“庆馀堂”莫属了。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老宅,现存门厅、楼厅及附房约四百余平方米。其建筑规格较高,保存基本完好,为典型的清代苏州洞庭富商豪宅,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庆馀堂现入口

庆馀堂门楼

庆馀堂大厅前廊

庆馀堂大厅正面

庆馀堂大厅侧面
我看到庆馀堂的宅门紧闭着,于是绕其一圈,终于看到有一扇边门开着。走进去一看,原来里面已经开始了修缮了。大堂内的板壁上还贴着一个大红的“囍”字,观其颜色,应该时间不长。堂主的后人,每在此举行婚礼,这是饶有意味的,或许代表着家族代传、地久天长吧?

庆馀堂大厅内雕花石鼓墩

庆馀堂大厅外砖雕门楼

庆馀堂大厅前天井

庆馀堂前天井内雕花石础

庆馀堂边厢
我走入一条弄堂,看见连排的房屋间有一个大的豁口,地上花岗岩石条台阶横陈。朝里望去,还很进深,老宅高墙,以前也应是一个大户人家吧?

庆馀堂边厢内楼梯

庆馀堂大厅楼梯

庆馀堂二楼一瞥

二楼俯瞰砖雕门楼
正看时,一中年妇女来此,说这就是她家,叫“老园堂”。现在前面的两进已不复存在,第三进租给了人家。我走进去,在醒目的石库朱门边,看到有两块牌子,一块是“老园堂-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是“天易居”人文艺术酒店。

二楼平视

二楼俯瞰

庆馀堂后门

老园堂前小巷
村中,有一座正在修葺的古庙,不见名称。门外右侧嵌有一块明代古碑,谓之“舞鹤峰”,字迹清晰,为吴县县令傅光宅(1544—1601)手迹。我走上台阶,入得门内,在左手第一间小屋里又看到三块古碑,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应是原来此庙的碑记之类的内容吧?

老园堂前,一、二进已毁

回看已毁一、二进

老园堂第三进门口

危墙

断壁
我于是向一位在古樟树下摆摊的老翁请教,他告诉我,这庙叫“东岳庙”,“舞鹤峰”则为太湖七十二峰之一。哦,原来如此,茅塞顿开。

东岳庙

庙内旧碑1

庙内旧碑2

庙内旧碑3
阴山不高,只八十余米。我顺着村里的主道走上山去,以一览山色湖光。看到山上已新建了多条观光小道,并建有亭子两座,供访客休憩和眺望之用。看来岛村正在加强一些设施的建设,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遗存,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度假观光,品尝湖鲜,领太湖之风骚,享人世之闲趣。

明万历辛巳冬十月吉旦 “舞鹤峰”
吴令巢陵傅光宅题

山上凉亭(低处)

山上凉亭(高处)远

山上凉亭(高处)近
我站在亭子里,俯瞰山脚下的村庄,恍若有一种湖上仙山,人间仙境之感。然后绕到山之东,极目眺望叶山岛。水天一色,烟波浩渺间,依稀可见太湖大桥二号桥和三号桥,若长龙般腾于湖面,气贯长虹。

伫亭远眺

山上凉亭(高处)仰看

俯瞰阴山堤坝和大干山岛

俯瞰村庄
阴山岛,北于太湖之谓。一个“阴”字,或许也说明了其地理位置的僻静。作为岛上的居民,尤其是农家乐和民宿的老板来说,游人纷至沓来是梦寐以求的。

远望阴山堤坝和大干山岛

眺望绍山岛

绍山岛近景

绍山岛远景
我喜欢并享受着目前的宁静,但这种局面,随着岛村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迟早会被打破。等到庆馀堂的修缮完毕,或许会对外开放;东岳庙的修建重光,香客们也会上岛祈福。到那时,情景究竟会怎样呢?今后我还会再去看看的。

左:太湖大桥二桥;中:叶山岛;右:太湖大桥三桥

从左至右:长沙岛—太湖大桥二桥—叶山岛—太湖大桥三桥—庭山岛

绍山岛、大干山岛、阴山岛(从左至右)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11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