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山岛
上次和好友在东村古村出来,穿过环山公路,就来到了太湖边。濒湖北望,诸岛如青螺浮列,心中顿生向往。

左:大干山岛;右:阴山岛

太湖一号营地1

太湖一号营地2

远眺阴山堤坝
于是,两人沿着湖边折转,一直走到了连通阴山岛的堤坝大桥上。此刻,若再去岛上,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除非要在岛上住上一宿才行。

走上阴山堤坝

堤坝蜿蜒

阴山堤坝上的桥一侧

走上桥面
等我再次到那里时,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此刻我才知道,这个水域有五座小岛组成。
之前在湖边看到的,正前方为大干山岛,右边为阴山岛,左边为横山岛。其实右前方还有一座小干山岛,因面积小,不易察觉;后面还有一座绍山岛,视线被大干山岛所遮挡了。

堤坝悠长

太湖大闸蟹

渔船泊岸

晾晒虾干
阴山岛,之前是一个全岛。自一九八四年一月大堤建成,方有陆路可通。我在现场看到,大堤有两部分组成,先是由环山公路向北连通大干山岛,再向东通往阴山岛。若从路口走过去,约需半个小时。

大干山岛

右前方:小干山岛;后方:阴山岛

湖光山色

阴山岛远眺
我那日时间充裕,循着大堤边走边看,观水天辽阔,芦苇拂岸;听湖风轻吟,鹅鸭叫唤。大干山上,茶树满坂;堤坝两侧,渔舟栖岸。太湖大闸蟹的横幅赫然醒目,湖鲜白米虾的香味扑鼻而来,好一派渔村风光。

芦丛钓翁

芦苇拂岸

轻舞飞扬

大干山宕口
堤坝的尽头,就是阴山岛的村口了。左手边竖着一块由村里立的石碑,上镌“建筑大堤,造福人民”八个大字,并注明了大堤的具体始建及竣工年月。

阴山岛遥遥在望

渐行渐近

网在水中

自由自在
村口右前方,一棵大树拔地而起,亭亭盖盖,虬枝舒展,引人注目。我来到树下,顿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村民们在树下卖着土鸡蛋、鱼干、虾干、白果、桔子等岛村特产,悠然自得。

渔船1

渔船2

渔船3

渔船4
这棵古樟树,有资料介绍说相传植于东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至今已有近1740年的历史了。但我在树上看到有一块“苏州市吴中区林业局”于2018年定制的竹编铭牌,标明此树树龄约一千年,应以此为准吧?
前方:绍山岛

渔船5

岛上民居

建筑阴山大堤纪念碑
千年古樟,生存至今,汲天地之精华,服岛村之水土,难怪它参天蔽日,荫覆逾亩。但抗战时期,险遭日军伐木做船之毒手。只是由于村民们的机智周旋,才得以保全。千百年来,它像一位忠实的卫士,守护着阴山岛的这方水土,庇佑着岛民的繁衍生息。故有人将“阴山岛”称为“荫山岛”,也不无道理。
阴山村村牌

村口水泥桥

远眺千年古樟

走向古樟
树下,竖有青石旧碑一块。正面文字为新刻,上刻“为集体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文,以及事件经过和十八位烈士的姓名。1964年夏秋之交的一天,阴山村的农民摇了一条扯蓬小船,上小干山岛作业,返途中,突遇狂风大雨,小船倾刻被打翻,十八位农民因此落水遇难,为集体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遮天蔽日
虬枝俯水

枝干舒展

竹编保护牌
石碑背面则是原刻,只因年代久远,在现场仔细端详未果,回家后将照片放大,字迹还是不易辨认。但从中看到了“阴山”及几处“善”字,不知是否记录该岛的历史和弘扬行善者的功德?究竟如何,只能留作今后,再作道理了。

烈士纪念碑

原刻古碑

古代双井

村内主道
(未完待续)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11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