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在驳岸街若干节点稍事停留,拍拍照片,而未坐下来吃吃喝喝,确实另有用意。
好友曾来过震泽,知道在哪里吃喝较好。宝塔街西首的“四碗茶楼”,是喝茶
的好地方。因已值午饭时间,我等四人到了老街中段的“震泽老严卤菜馆”用餐,吃了鱼肉双浇面,味道鲜美可口。



这家老字号的餐馆,是苏州面业小吃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成员,其“严府酱鸭”为江苏名菜,还被评为2018年苏州“双十佳面馆”。餐厅内八仙桌,长条凳,皆为老式装饰。尤其是内设的“老严书场”,让顾客在品尝美食之时,还能欣赏到苏州评弹那琵琶弦子铮铮弹,温软的糯声声唱的场景,口福、眼福、耳福,三福皆饱矣。



用过午餐,我等回转到街口的“震泽四碗茶楼”,在沿河的一张桌子边坐下,泡上了“熏青豆”茶,还有自带的好茶,消磨那悠闲的,近乎百无聊赖的午后时光。




熏青豆这吃局,不仅震泽有,似乎吴江的区域皆有,如到同里古镇,亦是如此。而往日里苏州人提
起震泽,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其特产黑豆腐香干。平时除空口吃之外,用来拌个药芹,炒个水芹,亦能增香提鲜,润滑菜品,故广受民众喜爱。




相较于上午,午后的时光显得长些。四人相坐于茶室里,品茶磕瓜子,尽兴言谈中。享受着古镇慢生活带来的乐趣,加深了彼此间二十年来的友谊。




温煦的阳光挥洒于平静的河面,俄而有游船经过,泛起了层层泛着鳞光的水波。将对岸房屋的水中倒影打散又复原,晕染出一幅朦胧而又真实的图画。这是江南水乡古镇所特有的,淳朴而灵动的意蕴啊,看得让人出神,使人心醉。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梦寐以求的岁月静好?




不知不觉间,喝茶聊天已有一个半时辰。起身出来,逛逛宝塔街吧。
宝塔街,因慈云寺塔而名,旧称东大街,位于荻塘河之北。街与河并行,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全长368米。街面不宽,中段尤窄。有两坊中分,西曰“仁里坊”,东曰“仁安坊”。2015年11月,跻身“中国特色商业街”行列。




宝塔街曾为震泽镇繁华街道之一,市井密集,店铺鳞次。其东为进镇通径,是东北郊的乡民、蚕农、经户上街的必经之路。其南侧临河,全系背水商居,筑有私家河埠,用于泊船卸货,汲水洗刷。北向面街为商号行铺,且多富户宅院,尤以“师俭堂”名气为最。




走在光滑而平坦的石板街上,透过“仁里坊”的巷门,老远就能看到“慈云寺塔”的身影。来到了师俭堂的门口,街南面有两进建筑,即为该堂原来码头和米行之所在。我刚才在对岸时,已经隔河看到了“大顺米行”的沿河景观。




遂入师俭堂观赏一番,庭院深深,古意幽幽。个中韵致,下篇言说。
继续东行,直至宝塔街东首。北上禹迹桥,环顾四周。古镇风光,尽收眼底。




东边复有一桥,乃“禹迹桥闸”,远处望及“文昌阁”;西边河道由宽收窄,天光屋影,水平如镜;北边慈云古寺暮鼓将至,塔身在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南边则为禹迹路,我等来时的路。



在桥顶上,我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等在震泽古镇呆了大半天,喝了一下午的茶,时间也够长的了。但相对于古镇来说,却仍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人生百年,看似漫长的三万六千多天,但相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
人生苦短,无法改变。活在当下,好好珍惜。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11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