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的天王坞,早就听说有“小九寨”之称。前年秋天,与好友去走了一遭,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可能正应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吧?



苏州的西山岛,这些年没少去,而天王坞,乃至植里、东村一线还是首次。去的途中,心里有一种探秘的感觉。



天王坞,原是西山大昆山下的一个水库,围囿在山峰之中。从公路的道口进去,不一会就可到达。这条唯一的道路,已被列入健身步道范围。



到达库区,一泓碧水映入眼帘。也许是枯水期吧,库底部分裸露。名扬中外的中国大妈,早已在水边挥动着丝巾,摆出了各种POSE,笑脸如桃花般灿烂,成为库区的一道风景。



伸向湖中的木亭,显然久未维护,历经风吹雨打,显得陈旧破烂。估计出于安全考虑,亭前已挡以彩钢板,不能进入。木栈桥下高高的桩柱,犹如踩高跷一般,让人看上去慌兮兮的。




眼前所见,此景此境,我尽力地搜寻着它媲如九寨的美。这山这水,或有一些影子可以映照,但恐非情人,眼里终究出不了西施。




此刻,与好友商量,既然来了,干脆上山吧?于是,便向坞里深处走去。
山坞深处,群山环抱。原来山上的树林,已经大面积的改种茶树了。高而陡的石阶直通山顶,茶厂工人用于管理茶树的便道,也成了登山爱好者的捷径。




这蹬道阶面较窄,需将脚稍微横过来些走才行。但那砌石用的沙浆,水泥含量较少,故稀松脱落,极易滑脚。上登还能凑合,但下行则须十分谨慎了。



我俩小心地向上行进,每上一个平台便歇一下。随着高度的攀升,天王坞水库亦渐行渐远。当我俩一次次回望俯瞰着,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在坞里,似一颗宝石镶嵌在山间。


当我俩登顶时,看到上有一凉亭。其实这是一个三岔口,供人们歇脚之用。亭北下方,为我俩所来的天王坞;亭东南有笠帽顶,通往包山坞;亭西南,则通向缥缈峰。



此刻,一队从包山坞,经笠帽顶来的上海驴友正在亭中歇息,分享着各自随身所带的吃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场景,也感染了略显孤单的我俩,随即相互攀谈,谈笑风生。交流旅途之所见,互道登山之乐趣。



不一会儿,他们一队人马要出发去缥缈峰了。因我俩已去过好几回,故未同行。
告别后,我俩并未按原路下山,而是走了防火通道。虽然绕些弯,但走起来毕竟舒坦,且不走回头路。途中,我俩看到了刚才之所未见。盘山道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蓄水池,边上便是茶厂工人上山的生产台阶山道。


回到家中,我泡了一杯绿茶。那茶,仿佛就是天王坞山间所产,那水,犹如大昆山清泉所泡。它消除了我游走时的劳顿,滋润了我燥热般的心田。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8月1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