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招宝山》(中)和《镇海口海防历史博物馆》两篇博文中,都提及了一位在中法战争中传奇式的人物—吴杰。他的记功碑亭在招宝山上,而故居则在镇海城关镇胜利路与人民路交叉口。


那日我在参观完“镇海老城展示馆”后,沿着人民路西行,不一会就来到“吴杰故居”前。起先并不知道这宅子为何方人物,待近瞧方才知晓。据说,原来曾有十七户居民住在里面,后因修复“吴杰故居”,才陆续搬出。


修缮后的吴杰故居,总占地2000平方米,分为西、东两院,之间有花园连接。西院建于1886年,由原“双司衙门”之东侧衙门改建而成;东院则于1895年加建。两院均为砖木结构建筑,砖雕大门,石刻窗花,门庭厢房,重檐楼屋为镇海城关内官宅占地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建筑文物之一。它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镇海口海防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实地来看,西院: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由三间两弄单层前厅一幢、三间两弄双层后厅一幢、两间双层前东西厢房各一幢、单间双层后东西厢房各一幢建筑组成。里面布置和陈列了镇海海防历史以及吴杰生平事迹介绍;东院: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三间两弄双层门楼一幢、三间两弄双层大厅一幢、三间双层东厢房一幢组成。现为镇海美术馆所用,主要用于陈列展出镇海籍书画家的作品。


根据资料介绍,吴杰生平及主要事迹如下:
吴杰(1834-1910年),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应募入左宗棠军,镇压太平军于闽、浙间。清光绪四年(1878)镇海口设炮台,奉调任镇海营炮台守备,管辖镇海口招宝山、金鸡山南北诸炮台。当时正是海防多事之际,镇海是浙东门户,是海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吴杰深知责任重大,带领手下士兵认真操练,积极备战,获得当时的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临财廉,御敌勇,操练勤,实在难得之材”的嘉奖。



光绪十一年(1885)3月1日,法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进犯镇海口,被击退。3日,法一装甲舰闯入,吴杰亲手操炮,击中敌舰烟囱,再击中其船桅,击伤敌舰指挥官孤拔。数日后又击退法舰第三次进犯,取得镇海口之役胜利。遂升为候补参将,后被误参,受革待处。之后浙江抚臣刘秉璋等竭力为其奏功申述,后以补用游击调去江苏。1894年甲午战争前调返镇海举家定居,并终老于镇海。



吴杰,县人尊称“吴大佬”,为中法战争中的为数不多的抗法名将之一,曾为取得中法战争的胜利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现在,修复其故居,供后人瞻仰,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场所,可谓适得其所。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6月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