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12日,对于身后的陈逸飞先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庆幸和自豪的日子。他逝世仅三年零两天,故乡镇海就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后海塘,苗圃路的北端,那是一处僻静之地。由原“镇海人家”民居改造而成的,古色古香的院落建筑,约六百平方米。它的建成和开馆,旨在缅怀陈逸飞灿烂的艺术人生,弘扬陈逸飞高尚的爱国、爱乡情怀,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意。不仅是展示和宣传逸飞成就的场馆,更是纪念和弘扬逸飞精神的家园。


父母亲住的房子离那不远,我去镇海的时候,常去后海塘转悠。前些年的一天,我沿着后海塘下的绿化带向西,不一会就来到了纪念馆前。



我看到,圆洞门的上方,写着“镇海人家”的字样。入内,厅堂上方悬挂着“陈逸飞纪念馆”的牌匾,为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题写。作为一位余姚籍的名人,同属宁波地区,与陈逸飞也算是同乡了。由他来题字,可谓珠联璧合,恰到好处。


纪念馆为两层建筑,底层是展示大厅,以陈逸飞先生的雕塑为主体,用图文介绍他的生平,同时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多媒体展示室,向参观者循环播放镇海电视台制作的关于逸飞生平的介绍;二楼则设许多小展厅,主要展出逸飞先生在油画、雕塑、服装、环艺等方面创作的作品。



我默默地看着这些作品和图文介绍,仿佛看到了陈逸飞先生从镇海到上海,从上海到国外,从国外回国,特别是他从一个油画家,演变为一位跨界艺术家的艺术旅程和人生轨迹。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了些,但却是丰富多彩的。



知道陈逸飞,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他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常有插画出现。前些年,我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的“海上生明月”常设展馆中和“龙”美术馆里,分别欣赏到他收藏级的油画作品;在上海科技馆附近,世纪大道与杨高路交汇处的环岛上,我还看到由法国设计师夏邦杰和陈逸飞创意的巨型雕塑《东方之光—日晷》;在上海泰康路的田子坊,我看到“陈逸飞工作室旧址”、“逸飞模特经纪有限公司”的招牌仍在,只是人去楼空,无缘进入。


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年仅五十九岁,就告别了大家,实在是令人痛惜。他是一位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极强的人,要做的事太多了。但要么不做,做起来就会把它做到极致。这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无疑是用健康作为代价,以生命作为抵押。长此以往,积劳成疾,最终累倒在《理发师》的岗位上。


不知老天是否有眼还是无珠?若说有眼,可能是看到他工作太辛苦和劳累了,让他歇歇吧;若说无珠,就是竟然让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早早地划上了生命的句号?



可以想象,倘若陈逸飞先生仍在世的话,这些年来,将会有多少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大家。他的逝世,对我们的祖国、社会和人民,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件难以估量,且难以弥补的损失。



斯人虽逝,光彩依旧;精神永存,艺术恒久。
是的。你看那纪念馆底层中央古铜色的逸飞雕像,背靠着故乡甬江入海口的招宝山和招宝山大桥,依然保持着他生前特有的姿势,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仍在凝望:门外那片久违的故土,以及艺术的天空、未达的远方。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9年5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