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之前走东山曹(曹坞)陆(陆巷)古道时,在“三官堂”处,曾俯瞰过俞坞。给我的感觉是,这条山坞好深啊。狭长婉转的道路,黑白参差的农家,像一条飘带,飘落在这深云僻坞中。



那日下到山脚,寻到了“眠佛寺”和“眠佛池”后,本想出俞坞坐车。但廿四湾又像一块磁铁,吸引我返回山上的三官堂。于是,俞坞成了我的牵挂。




现今,俞坞村的环山公路口,竖着一块“碧螺村”的勒石,那是“东山电商产业园”的所在。园的规模不小,商家云集,大多经营着东山当地的茶叶、水果等土特产,这应是一个政府搭台,店家唱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模式,可谓与时俱进啊。可能我去的时间不对,不在旺季,故园内人迹稀少,显得冷清。




在俞坞的村口,我没有看到俞坞村的标志牌,只在公交站台上写着“俞坞”两字。边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唐家湾自然村”的字样,这可能是除了上村、下村外,俞坞的另一个自然村了?




这一段的路比较宽些,那柏油路面也是村里旧房拆建后新铺的。我看到有两家规模较大的茶叶公司,其中一家叫“吴侬”,一个充满吴地特色,乡村气息的名字,在公司前后的牌坊和桥梁上都有标识,里面还有一个碧螺春炒制车间,可以让客户亲眼观看碧螺春茶叶的传统制作工艺。




进一步深入村里,路就窄了起来,但如同东山的其他村庄一样,路面也都新铺了柏油,看上去很是整洁。




我看到,村里不少人家的房子已经翻建,但仍有一些老屋存在着。狭窄的巷弄,斑驳的外墙,见证了村坞的沧桑岁月,诉说着乡邻的里短家长。




在巷内,我在门牌上分别看到有“俞坞上村”和“俞坞下村”字样,其实也就是以山的方向作为标志吧?向山走的方向称为“上”,背山走方向谓之“下”,这倒也直截了当,泾渭分明。




几乎在两村交界处,我看到有一座黄墙黛瓦的门楼,乃“三官堂”之山门。于是心生诧异,山上不是有一个“三官堂”吗?正好旁边有个村民,请教之,方知此处的为下“三官堂”,而山上的则为上“三官堂”。
“三官堂”者,即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庙,村民们尊奉之,以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流年吉利。




再问之,去上次我在山前见到的那座“深云僻坞“牌楼还有多远。答曰:还要过四个生产小队。这让我没有距离概念,只知道还有一段路要走。约摸二十分钟左右,我出上村,走上了大道,来到了石牌楼前,完成了与上次行走的对接,也算圆满。



* 所附照片系手机拍摄
写于2018年11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