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年年底至去年年初的半个月内,我与原单位的老同事和自己单独行走,先后去了两次西山的缥缈峰。
缥缈峰位于太湖西山岛西南部,海拔336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其林木茂盛,植被良好,山溪蜿蜒,泉流绵长,因常有云笼雾罩,恍若缥缈仙境而得名。
缥缈揽月
行走途中
碎石山道
拾级而上
缥缈峰景区,总面积五平方公里,由缥缈峰、水月坞、涵村坞组成。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太湖地区最佳的登高旅游胜地。
其实,对于游客而言,不要说到实地一游了。光听其名,神思就会为之缥缈起来的。
八阵图石阵
百臼石馆1
百臼石馆2
百臼馆位置
登缥缈峰,传统的线路较多,从水月坞、涵村坞、绮里坞、包山坞、东蔡等地均有上山小道,但最主要的两条线路,即为涵村坞和水月坞。
我去缥缈峰两次,两次皆登顶,第一次与老同事同行。景区主入口位于西山西北部的涵村坞,坞口地势较开阔,山坞内延展较深,分出梅堂坞、孙坞、待召坞、资庆坞等支坞,山坞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留心脚下
行摄美景
琴台简介
缥缈远眺
我们到达后,随即步入山坞深处,循登山步道上山。山间游人不多,环境清幽。行走途中,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和泉水的潺淙,这种反衬,或许就是一种“泉琤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吧?
不一会,我们到了“百臼馆”。
俯瞰太湖1
山坞新庄
俯瞰太湖2
缥缈峰会(游客休闲中心),可循部分恢复的百亭长廊,直抵山顶
“百臼馆”,亦称“八阵图石阵”,始建于元末。据传当年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在缥缈峰建太湖山庄和此八阵图石阵,将大批珍宝埋藏于此,并派部将澹台归真守世代守护。将八十八只石臼依照诸葛亮的八阵图阵法,设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按奇门遁甲设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平时石臼中放饲料养马作为伪装,有敌人来犯时,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变化万端,厉害之极,曾用此阵法困住明朝派来夺宝的八位身怀绝技的大内高手。至明朝时,张士诚的后人张丹枫大侠将宝藏取出后,石阵就逐渐荒废。
蓦然回首
挺进峰顶
山路蜿蜒
缥缈在望
据说2006年曾经恢复过,但在现场我们看到的却是断垣颓壁,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景象。是我们未留意到,错漏了,还是十年后又荒废了?
“百臼馆”的位置,好像处在一个小山峰上,且是一个拐点。登缥缈峰顶,还要经过一个先下后上的过程。
继续前行,下至山谷。山风徐来,直抒胸臆。猛然抬头,缥缈在望。不禁伫足,遥看一番。
财神殿
太湖第一峰
敢问苍穹
国家地质检测标志
根据景区示意图显示,此区间应有“百墩馆”,亦称“琴台”。
“琴台”,始建于明代。因当时王鏊、唐寅、蔡羽、徐缙、陆治等文人常在此聚会弹琴而得名。众多的石鼓墩(柱础),便是文人雅士们在山上用来当座椅和桌子用的。据说琴台屋舍在2006年予以重建,并辟为明代著名文人,西山人蔡羽和陆治的纪念馆。
瞭望台(望月阁)1
瞭望台(望月阁)2
俯瞰瞭望台(望月阁)
峰顶一塔
但不知为何,我只见到一块牌子上有文字介绍,但并未见到实景。可能是杂乱无序,不引人注目,以致错过了吧?真是:前不见古人,今不见琴台。念天地之悠悠,众叹然而待下(下次再来)。
走过路过,竟然错过。于是一鼓足气,直上峰顶。
山顶地势平缓,面积不大,只一殿(财神殿)、一山(假山)、一阁(望月阁)而已。
俯瞰太湖3
一段坦途
峰峦叠翠
财神殿在这高处,所求之人在此祈愿,估计会灵验些。毕竟是花了这么大的气力,从山下上来,心诚则灵嘛。
假山,由巨石矗成山峰状,上镌“太湖第一峰”五字,便于游客拍照留念,有到此一游之意味。
范成大诗
王鏊诗句
铜观音像(铜观音寺背后)
铜观音像(铜观音寺正面)
望月阁,亦称瞭望塔。这“月”字,古时含“越”字之意。相传当年吴王夫差和西施在西山游玩,经常登上缥缈峰观赏太湖美景。夫差在缥缈峰大兴土木,在山顶建造瞭望塔,名为望月(越)阁,作为军事瞭望预警基地,也为西施南眺家乡越国故土,提供了一个绝佳之地。后来夫差自杀身亡,这望月(越)阁也被越军焚毁殆尽。现所见之物,为2007年重建。塔高二十米,四层八面,是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的森林防火预警设施。阁中底层有小卖部提供茶饮等,二层视野开阔,供于观景,塔下为存放消防灭火器材的仓库。
俯瞰太湖4
俯瞰太湖5
俯瞰太湖6
俯瞰太湖7
依我看来,这缥缈峰虽不算高,只三百来米。但在苏州诸山中,其却排行老三,位列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堪称“吴中泰山”。但凡身临其境之人,无不为之心生感慨。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登临后就曾留下绝句:“满载清闲一柞孤,长风相送入仙都。莫愁怀抱无消豁,缥缈峰头望太湖。”
是的,居高临下,环顾四野,三万六千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心也缥缈,情也缥缈,心里顿生环瞰太湖淼,一览众山小之感。
写于2018年7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