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阁远眺
渔洋山,位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域。其扼守着太湖大桥的北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登高望远,太湖美景尽收眼底,湖光山色秀丽壮观。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此,留下了众多足迹和文化遗存;无数到访游客,流连于斯,登山健身,品茗赏梅,领略太湖风骚。

景区大门

景区介绍及示意图

景区大门内侧
渔洋山,是伸向湖心的一个半岛,三面临湖。山势绵延,形如鳌首,由渔洋、法华、钵盂、黄茅诸山以及姚家岭、谢家岭、马公山、野猫涧、昙花坞、法华坞、清华坞等组成,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主峰高170.8米。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湖荡、山坞、岛屿、溪水、森林、古井、清泉、奇石、珍稀动物等多种生态资源。

“梵天香海”勒石

桃花溪

“涌泉”勒石

涌泉广场黄石假山
渔洋山之得名,源自于伍子胥“赠山报恩”的故事。伍子胥在率军大破强楚、对楚平王掘墓鞭尸,报得血海深仇之后,找到当年曾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老渔翁后人,带回吴国,找了块离王宫最近的风水宝地将他们妥善安置。并将该地取名为“渔洋山”,以示救命之恩如海洋浩荡,永世不忘。

涌泉广场

伍子胥赠山以涌泉相报记事刻石

感恩亭

天悦桥
往日里去洞庭西山,走陆路,渔洋山是必经之路,不知经过了多少回。有一次去林屋洞赏梅,专门在渔洋山景区下车。在景区入口处得知,渔洋阁正在维修,总有些扫兴,想择机再入。
去年三月五日,与好友黄老板相约,一早就来到了渔洋山景区,开始了一天的寻幽探秘。

长廊逶迤

千金井
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与千斤小姐的传说。当年伍子胥遭楚平王追杀,穷困潦倒,是
一浣纱小姐给于救助而生。日后成为吴国重臣后携千金前来报恩,得知小姐因救他而招诬
陷投井身亡。伍子胥来到井边悲叹道: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后,千金
报。遂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恩重如山。并将千金倒入井中,以示哀思之心和感恩之心。

“千金井”文字介绍

上山步道
天阴沉着,光照不强,对于爬山者而言,应是个好天气。我俩入得门后,一路看过桃花溪、涌泉广场、感恩亭、千金井等景点后,选择在千金井右侧一个石门楼处的步道上山。

道中石阶

道中木级

幽深的步道

闲庭信步
这是一条最为便捷的上山古道,掩映在林木丛中,石阶和木级相延而上。置身其间,林间拂来的徐徐微风,以及那湿润的空气,似乎自然调节身上因登山时发出的热量,舒缓了原本有些急促的呼吸。
不一会,我俩就到达了山顶,一条新修的始于山脚的柏油观光车道直通渔洋阁。

“松风水月”勒石

“心晴”勒石

“湖山烟雨”勒石

“江南第一阁”渔洋阁
渔洋阁,高27.1米,飞檐翘角,气势宏伟。整体建筑外形类似龙鳌背着宝塔的形状,正如渔洋山地形一样,与鳌神十分神似,取意独占鳌头。
渔洋阁凡五层,阁内每层都制作放置了独具文化价值的一些作品。分别以鳌文化(状元文化)、诗画太湖、渔洋溯踪、玉钟祈福等为主题,提炼吴文化、太湖文化、渔洋山文化的精华,采取苏州本地及外地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向世人呈现一幅风景秀美、物产丰富、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气息的太湖图卷。

渔洋阁正影
渔洋阁侧影
如玉鳌神像与金玉踏鳌观音;我国整幅漆雕作品最大的漆雕画《洞庭两山图》;景德镇烧制的最大瓷板画《渔洋诗韵》和九幅传统石刻作品《渔洋山传奇图》等。最高层为金饰玉铺的金玉钟楼,声声钟响,为人们带来吉祥安康。

景德镇烧制的最大瓷板画《渔洋诗韵》,镇阁之宝之一

我国整幅漆雕作品最大的漆雕画《洞庭两山图》,镇阁之宝之一

渔洋阁外侧四周的九幅传统石刻《渔洋山传奇图》之一

渔洋阁底层平台上沈周的诗
登阁鸟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瞬间有了“太湖万顷轩窗下,坐辨洞庭东与西” 之感。
凭栏西眺,看见远处一亭翼然,那山头,应是光明顶吧?朝着这个方向,我俩循道而去。
在光明顶的那座亭里,返身眺望渔洋阁,换一个角度观赏其雄伟英姿,阁高天低,山绵野旷。

渔洋阁西侧俯瞰

渔洋阁上俯瞰太湖大桥、索道

到达山顶的缆车

西眺光明顶
下光明顶,即是四面观音殿。据称殿内塑有建于南梁的四面观音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遗憾的是,当时还在整饰,不对外开放,故未见真容。

登光明顶之路

光明顶近景

在光明顶返望渔洋阁

四面观音殿外墙
绕到山后,见矗有一块“太湖第一美景”的勒石,因地处偏僻,我估计会有不少游客漏过此处,未尝见之。

四面观音殿边的“佛光普照”勒石和指示牌

“泰福”观景台

“太湖第一美景”勒石
写于2018年4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