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泊东吴(25)《尹山湖》

标签:
原创见闻苏州吴中区尹山湖环湖公园旅游 |
分类: 心泊东吴 |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在郭巷老街“宏江钟表店”的李老板处弯了下,就径直去了南面不远处的尹山湖。
深秋的季节,枫叶红了,水杉树也逐渐泛起了铁红或铁黄的颜色,在风中猎猎招展,和那随风飘拂的金色芦苇,一起构成了秋天美丽的图画,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湛蓝的天空,澄碧的水岸。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眼前的湖水显得格外宁静,而我的心底却涌起了层层波澜。
我想起了诗人郭小川所写的《团泊洼的秋天》,一首在当时被称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
尹山湖,与团泊洼的情形和命运有些相像。那个特殊的年代,它曾是苏州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我脑海中至今仍有所忆的地方。
那个地方,舅舅在文革初期就去劳动改造过。我老单位的同事,也是我的顶头上司政工科的科长,在文革中期也去过。 科长是一位小心谨慎的人,做事极为细致。他当时在干校从事蔬菜种植,干得像模像样。记得有一次,他叫我打印一份种植明细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成熟,尤其是对毛豆种植,几月毛,几月毛的,谙熟于心。
那时的尹山湖,有些荒僻。没有公路直通,似乎还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227省道(苏十王公路)的京杭大运河西岸,有一个渡口,叫做“红旗渡口”。从渡口摆渡到对岸后,其实还要走相当长的一程乡间小路,才能到达干校所在地。
这一段的河面并不宽,须臾间便可摆渡到对岸。但就是那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仿佛实现了时空的转换,心灵的引渡。
五七干校”,它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印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多少人,含冤忍屈,来到这里;多少人抛家弃舍,来到这里。尽管可能是不明所以,但也只能是默然接受。在艰苦的劳动中改造自己的思想,在迷惘的岁月里消磨自己的灵魂。那些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抑或是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文,或许就是“黄连树下弹琵琶”的悲怆绝唱? “
我沉浸在漫漫的遐思中,心绪显得有些凝重。
尹山湖的水域是宽广的。环湖一圈,约六公里。四周绿化好,环境幽,风光旖旎,景色优美。
依湖心发散,设有“三环”。贴湖岸的为内环(行人步道),外环为机动车道,中环(非机动车道)穿插其中,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游览方式。
保利、中海、九龙仓、华润、万科等大牌房企争相入驻,扎堆开发,已然成为人们的宜居之地,楼盘炙手可热。 由于前些年尹山湖环湖改造工程的结束,引得
我环湖一周,在观光的同时,力图寻找到旧时的一些痕迹,结果一无所获。
“宏江钟表店”李老板说,早期的苏州四十二中(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和现在的苏州警察学校和苏州国家安全局培训基地就是。 其实,五七干校的旧址,并非濒湖而居,且基本保留着。据
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旧的物象或许会逐渐湮没或消失殆尽,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乃至抹去的。 不管怎样,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映照在湖面上,恍若照亮了历史,穿透了现实,点燃了未来,让人心里充满了暖意和憧憬。
主入口广场的平台上,苏州基业美术馆馆长,雕塑家沈建国的那座雕塑作品,一根根锃亮的钢管刺向天空,像一个个发散的思维,莫非是大地对苍天的发问,人类与自然的对话?
西侧,一塘残荷的姿态有些凄美,仿佛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现在,以及以前那些并不遥远的故事。
写于2017年6月9日
前一篇:【原创】杂谈:《套牢与割肉》
后一篇:【原创】杂谈:《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