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与老厂好友在传媒广场的名城艺术馆参观了苏州国画院的“迎新年国画展”。不知什么缘故,感觉展览未能体现国画院的真实水平。尤其是个别名家,一幅拙劣的画作几次三番地连续参加了几个展览,除了对不起观众,不知是否对得起自己?
分手后,我独自来到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看到金鸡湖美术馆有一个“艺泊枫桥”—70油画公社作品展(第二回),于是便入内一看究竟。
70油画公社,对于我这个业外人来说是陌生的。在入口处,我看到一份小彩页上有此介绍:
70油画公社,成立于2015年12月,最初由陈光龙、李洪震、许章伟等人发起。旨在联合国内优秀艺术家,打造70后油画家的代表群体。公社主张立足架上油画,秉承传统,崇尚创造,以艺术家个体为基础,以文化担当为理想,以艺术的“真、善、美”为价值观,以“绘画性和精神性”为学术核心,梳理具有多元油画语言格局的团体形象。目前已吸收来自八个省市的二十位优秀油画艺术家社员,作品风格涉及观念写实、新现实主义、新表现主义、意象、抽象、综合材料等多种方向。
展览放在美术馆的艺空间里,油画公社的十七位艺术家,每人参展的油画作品都在两幅之上。从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来看,题材广泛,构思独特,清风扑面,耐人寻味,给观展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引起心灵的共鸣。相较而言,比之前的展览好看多了。

除了作品本身,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执行馆长朱强先生写的序言也十分精彩。不妨全文引录于下:
艺路漫漫,素来修远。窾坎镗鞳的钟声里,如夸父逐日般行色匆匆的艺者总是在自我放逐的伤怀与快意中一次次地颠覆着过往。空空的行囊装不下羁旅的乡愁,踽踽的形影找不见停泊的彼岸,空虚与无聊的轮回将他们塑造成时代脉象里的过客,唯有作品记录下所有的沧桑,告诉世界,他们存在过。
70油画公社的艺术家,怀揣自由、真诚的艺术理想,倔强、坚韧、勇敢的跋涉在架上油画的征途上,每一次驻足和停泊都演绎出活在当下的精彩与不凡。今天社员们汇聚于金鸡湖美术馆,竭力呈现他们艺术旅途中的诸多感悟,或发现、或释放、或臆断、或冥想,或延续、或深入、或超越、或蜕变……如此点起盏盏长明的渔火,燃烧热情,照亮自我,指引来者。既是诠释生命意义使然,更是彰显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明月伴影,薄烟萦绕间只见他们解衣般礴,枫桥高卧,散淡随性,谈笑风生。子时钟声落下,豁然顿悟,于是不问今夕何夕,处处皆是故乡。
陈光龙:《恋床系列№17-花相容》
陈光龙:《游走园林№11》
李洪震:《城市记忆-暮鼓之声》
许章伟:《竹清》
郝雪鹏:《世界4》
胡强:《意写江南之六》
靳其涛:《春天的脚步》
李猛:《海边》
李猛:《江南遗韵》
李谟中:《边城系列之五》
李晓伟:《此心安处是吾乡之三》
李晓伟:《乡关一望》
梁智龙:《太阳沟的春天》
梁智龙:《有古董的静物》
孟新宇:《金灯寺》
沈磊:《拿小提琴女孩》
沈磊:《夜行动物》
沈水明:《土地》
沈水明:《夏意图》
孙昌武:《悠悠远山》
汪鹏飞:《拉卜楞22号》
汪鹏飞:《右卫11号》
王永昌:《东流》
张春华:《衣架》
写于2017年1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