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忘不了的岁月,记得起的从前。
武汉和长春的“金枝玉叶”(玉笛和箫、叶知秋)飘来苏州,正是今年的深秋季节。连头搭尾巴一周的时间,行迹匆匆,稍纵即逝。旧的记忆仍将延续,新的交往已然开始。
回想玉笛当年(2009.11.2),那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韵文:
一夜西风紧,
黄粱梦不成。
索性披衣起,
掌灯伏案几。
书山履墨迹,
展卷神游去!
径达黄金屋,
又见颜如玉。
渺渺仙乐随,
怡然天地阔。
楼外霜风吼,
我自淘淘乐。
忽闻醇香浓,
却是子建立舫中;
衣袂卷疾风,
举觞踏歌吟,
抑扬一曲赋洛神。
眉间心头惆怅事,
杜康可曾教抚平?
辞别陈王重着屐,
诗仙前头握卷迎。
共享花间酒,
又听放歌声:
“黄河之水天上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
字字珠玑百媚生!
拜罢诗仙酒侣,
似有泣叹频频:
南唐后主西楼上,
半弯钩月正伤情。
相劝语无声,
往事不堪吟,
凭栏莫望来时路,
冷月冷衾不宜梦!
古国旧事沉,
缱绻伶仃行。
兴味喃喃不自禁,
已闻啼鸟唤黎明。
德山兄见其博,第一时间在博中留评道:“幽绝高古,吟咏无端。好!只是见鬼多了,哈哈。”
吉格罗朵兄也留评曰:“一夜秋风紧,神驰越古今。湘妃诗词绝,独缺旧时景。古园雪配诗,老友挽车请。请辣妹来苏州拙政园赏雪景吟红楼联诗。”
我则谓之:“一夜西风紧,博主情难禁。神思飘渺越千年,幽然古诗吟!”
之后,诸位余兴未消。德山兄作《秋会》一词(2009.11.7)发于博中:
好友【玉笛和箫】近日作韵文一篇,文中叙其与诸古人之聚会,极美的意境,很感染人。我点评说:“幽绝高古,吟咏无端,好!”并与她开玩笑说:见鬼多矣。
我记得宋词人刘过亦有一词写其与诸古人游者,雄壮豪放,我极喜爱。我今也学刘过的格式(决无抄袭,故在题目前冠原创二字),写成一阕,尽尽兴,兼与【玉笛和箫】一起探讨和赏玩。
她是晚上见鬼,我乃是白日见鬼。哈哈。
金风骤起、
江南江北,
一片高爽。
约香山居士、
邀辛稼轩,
与东坡翁,
游赏秋光。
坡谓:金秋,
正好行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但见他、
犹牵黄擎苍,
箭指天狼。
白曰:天涯茫茫,
最凄切沦落浔阳江,
抱琵琶羞涩,
弹忧唱伤;
时光倏忽,
人老珠黄。
辛默不语,
只管举觞,
醉里挑灯看剑光。
号角起,
且料理弓马,
点兵沙场。”
*词中三位古贤所云皆自各人的不朽名篇名句化出,兹不赘述。
*词中冒号处不停顿,要连读。
是夜,德山兄的邀约即至。于是我的《致好友—玉笛和箫、德山》便应运而生:
“玉笛和箫”与“德山”,乃吾之好友。
2009年11月2日,“玉笛和箫”发《一夜西风紧》与古人神游韵文一篇。“德山”评论云:“幽绝高古,吟咏无端。好!只是见鬼多了,哈哈。”余则谓之:“一夜西风紧,博主情难禁。神思飘渺越千年,幽然古诗吟!”
昨日“德山”兄发《秋会》一词,附和前者,戏称“她是晚上见鬼,我乃白日见鬼。”并巧用古人之言问答其中,可谓用心良苦!
今日上博,见“德山”兄纸条,邀吾一同参与,恭敬不如从命。
调寄《水调歌头》,平仄勿论:
方闻箫笛音,
又拜德山文。
黑夜白昼见鬼,
思古之幽神。
荡无凄凄惨惨,
但为寻寻觅觅,
曲异然工同。
清影起舞处,
才子对佳人。
荆楚声,
东吴韵,
尽交融。
栏杆拍遍,
博海岸残月晓风。
黄鹤楼中吹笛,
姑苏城里弄笔,
难煞众友朋。
急来抱佛脚,
凑数滥竽充!
凭心而论,这种博友之间的唱和应答,诗来诗往是十分惬意,妙趣无穷的。因有此互动,博客才不会成为一个人孤独的游戏,才能使自己的博文丰富多彩,使博坛充满勃勃生机。
记得2009年7月20日,我曾写过一首七言诗《给“玉笛和箫”》,诗云:“玉笛和箫,是我的好友。相识一年多来,对一些问题互为交流探讨,甚为投缘。
她2006年3月7日开博,至今写有博文335篇,一些诗文写得尤其出彩。正如其博客名之意蕴那样:玉笛和鸣洞箫,其声也悠然,其情亦纯然。
开博三载才智凝,
友朋幸会闻和鸣。
玉笛幽扬奏雅乐,
洞箫轻柔传清音。
辞藻通灵润红颜,
文笔婉约源素心。
湘女深谙世间事,
跃然纸上皆真情!
这次老朋友“玉笛和箫”来苏,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叶知秋”,可谓是一次新的秋会。但这次并非“黑夜、白天见鬼”,而是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的大活人相见,虽说天南海北,南腔北调,沟通起来却十分自然而富有谐趣。
10月31日晚聚会后九时许,我在回家途中用微信发了一首小诗给玉笛:
博园九载情意投,
老夫有缘得风流。
苏城相聚友谊叙,
玉笛声中始知秋。
翌日零时,玉笛即复一词。词云:
夜闻歌钟起,
又叙别离愁。
江南烟雨掩不住,
九载笔墨情悠悠。
笛声怅,
水自流。
举觞把盏意难休,
道不尽许多惆!
当日下午二时许,德山兄在微信中亦发一七言诗。诗曰:
陪同武汉、长春博友游虎丘,先细雨,后阴晦,若杏花江南之季,足使人长记不堕矣。
七里山塘路悠悠,
绿水桥西是虎丘。
累年竟教塔低颔,
妙言能使石点头。
剑藏千柄化幽壑,
画开一榭正清秋。
细雨竹径江南好,
别样风雅忆此游。
就在我欲将此篇发博前,长春的叶知秋也用微信发来了她新写的《江南好》三叠:
江南好,醉美雨如烟。博客雅友齐聚,苏城续诗篇,情逸江南乐翩跹。
江南好,风光已无限。小桥流水人家,吴地韵绵绵,怎不叫人梦流连。
江南好,盛情又盛宴。美馔美酒美意,焕发众友颜,如今齿颊仍留鲜。
可以期待,随着博友间交往日趋密切,友谊不断加深,这种源自内心,有感而发的诗来诗往也会随之活跃起来。成为彼此传递友谊,表达心声的载体和纽带,成为互相探讨切磋,共同提高的手段和方法。
知其然,何乐而不为?
写于2016年11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